点点“关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故事,您可以第一时间接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来,山东人民就以敦厚老实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地大物博的山东省,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和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前段时间,一则爆炸性的新闻让山东省登上热搜:

山东矿产勘探部门历时十六年,在莱西探获了大型单体金矿。

就目前而言,该金矿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金矿,含金量可达580吨。

根据专家的推断,即使满负荷开采,完全采完需要36年。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这种体量的金矿,在世界范围内也算赫赫有名。

金矿被发现的消息固然令人兴奋,但有人却说,这个世界级金矿的发现需要感谢一个人。

他就是宋朝大将—潘仁美。

潘仁美曾在山东做过什么,会让老实忠厚的山东人跨越数千百年的时光,依然在感谢这个令世人唾弃不已的大奸臣?

该文章只用于今日头条“嚼不完的百科”账号原创首发,其他平台账号出现相似内容均为搬运!禁止搬运,若搬运造成我司损失,追责到底!

《杨家将》中的潘仁美

谈到潘仁美,首先映入脑海的是《杨家将》的故事。

北宋年间,杨家满门忠烈,忠孝报国。

金沙滩一役,七子去,六子回,令人扼腕叹息。

但让杨家父子战死沙场的除了辽军之外,还有今天的主人公潘仁美。

据说,大战期间杨七郎曾杀出重围,请潘仁美派兵救援。

然而潘仁美不仅没有施以援手,更是公报私仇,设计一百零三箭,要置杨七郎于死地。

杨七郎被乱箭穿心,死状惨烈。

而远在战场的老令公则心灰意冷,撞碑而亡。

历史中的潘仁美真的如此心狠手辣,丧心病狂吗?

翻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那段被岁月尘封起来的真相吧。

潘美竟是赵匡胤的爱将

据历史考证,北宋年间确有一名大将,名唤潘美。这就是潘仁美的原型。

和《杨家将》故事不同,历史中的潘美不仅是一名良将,更是北宋开国元勋。

《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

潘美是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

年少时,是一名风流倜傥且颇有才干的将领。

有野心有才华的潘美,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赏识。

彼时,赵匡胤尚未黄袍加身,却依旧对潘美信任有加。

待到赵匡胤登基后,为了防止各地军阀作乱,让统一的国家再次四分五裂,他特意命潘美前往陕西军阀袁彦心处监督他的军队。

初生牛犊不怕虎,潘美单枪匹马来到长安,面对西北大军毫无畏惧,反而迫使袁彦入朝。

此举,受到赵匡胤的大肆褒奖。

《宋史》记载: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979年,潘美奉命北上讨伐契丹人。

契丹人骁勇善战,面对如此凶残的对手,潘美沉着冷静,最终取得胜利。

此后数年,潘美为北宋王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人们将他与“良将第一”的曹彬放在一起,由此可见,潘美在北宋有着极高的声望。

潘、杨出征,有去无归

一代良将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为何会遗臭千年呢?

此事依然与杨家将有关,但真正令杨业陷入孤立无援之地的却另有其人。

公元986年,宋太宗欲派三路大军攻打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此行任命潘美为西路大军主帅,杨业作为副将,一同出征。

潘杨二人一路高歌猛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可谓收获颇丰。

但并非所有宋军都如此顺利,和西路大军相比,东路、中路大军连连失利。

面对辽军反攻,此时的大宋陷入险境。

眼看敌军即将“偷塔”成功,不得已之下,宋太宗只能命形势一片大好的西路大军紧急撤回。

返回途中,由潘美所带的部队进行掩护,杨业负责将收付的四州百姓迁回内地。

途中,潘杨大军与辽军狭路相逢,大战于朔州。

彼时的辽军兵强马壮,战意极盛。

与辽军对阵多年,杨业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面对如此劲敌,杨业建议只可智取,不可硬攻。

如果当年的潘美听从杨业的建议,或许杨业也不会命绝雁门关,北宋的命运可能也会由此改写。

但是历史没有重来的机会,一切依然按照既定的轨迹,冰冷的向前发展。

杨业死亡的真相

潘美手下有一随军名曰王侁,此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

立功心切的王侁主张强取,并以言语刺激杨业,逼其出军。

杨业无奈之下只能答应出兵。

但出兵之前,杨业也与潘、王二人做了约定。

杨业负责进攻,潘美,王侁二人负责在陈家谷口处安排伏兵,接应杨业。

殊不知,正是这个约定为杨家军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王侁按照设置了伏兵,但在陈家谷口等到中午,依然没有见到杨业军队的身影,于是王侁撤走了伏兵。

而此时,杨业依旧在于辽军苦战。

即便如此,杨业依旧没有退却,他将希望寄托于陈家顾客的伏兵之上。

折损大半军队后,杨业终于来到了陈家谷口,然而等待他的只有凄凉的晚风。

这条空荡荡的陈家谷口,成了杨业的被俘之地。

被俘之后,杨业绝食三日而死。

《宋史·杨业传》记载:

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杨业宁死不屈,绝食而亡的消息传回宋朝,举朝震惊。

宋太祖心痛不已,下令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宋太宗赵匡义将潘美贬官三级,建军王侁从军中除名,流放至金州。

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荡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

所以说造成以上悲剧的不是潘美,而是王侁。

但潘美身为主将,在王侁主张撤兵之时没有极力阻止,因此他对杨业的死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这顶“害死杨业一门”的帽子,千百年间一直扣在潘美头上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讲完潘美与杨家将的恩怨后,我们说回正题,为何山东发现世界级金矿要感谢潘美呢?

这是潘美人生后半场的经历,与他贬官三级有着重要的联系。

潘美与山东的渊源

史料记载,杨业死后,潘美官降三级,降为检校太保后不被派往山东招远督办采金。

“北宋名臣说潘美,《杨家将》里难恭维。招远罗山黄金业,宋史丹青后人推”这首诗就是后人对此次事件的描述。

那是景德四年的故事了。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金矿是皇家最为关心的资源。

尤其是对刚刚建立政权不久的北宋王朝而言,黄金的开采尤为重要。

当时的北宋王朝,虽说刚刚实现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但依旧充斥着内忧外患。

对外宋辽战争频发,对内百废待兴,金银消耗量极大,国库空虚。

为了充盈国库,加大黄金的产量成为整个王朝的头等大事,全国有名的大型金矿,更是由国家直接管辖。

在这些金矿中,以招远黄金尤为有名。

史料记载,真宗,神宗和仁宗都曾亲自过问过招远黄金产量。后来,更是直接把玲珑金矿田纳入了皇家管辖名单中。

远古时期,山东一带地质活动频繁。

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之下,地质发生断裂,在大量岩浆热液的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因此,招远自古以来就有采金的传统。

前文所提的玲珑金矿就和潘美有关。

潘美被贬后,被派往招远督金,此后更是一手建立了玲珑金矿。

据传,潘美到达招远后,为了提升黄金产量,办了四件大事,对招远黄金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件事就是对黄金的开采制度进行调整。

采用了民办和官办结合的方式,在这一策略下,大大提高了民间采金的热情与活力。

第二件事是加强对税收的监管。

对个人采金要收取税金,不交者施以严惩。通过对税金的收取可以知道黄金的产量。

第三件事是改变了采金方式。

“大浪淘沙始得金”说的就是早期的淘金方式。

在尚未用火药爆破之时,人们会选择从砂石中淘出金子,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潘美首次将火药爆破应用于采矿之中,可以说是我国采金史上一次重大的创新。

这种先碎后淘的开矿方式,极大提高了黄金产量。

第四件是则是加强对金矿安全的监管。

严厉打击破坏金矿行为,这一举措为金矿的开采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在潘美的督办下,招远的黄金产量增多,不仅充盈了北宋国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做出来重要的贡献。

皇帝对潘美的工作非常满意,不久之后,朝廷下旨,将潘美召回,官复原职。

事情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招远黄金的大量开发,在宋朝还曾引发过一场关于环保的大讨论。

据《宋史》记载,招远黄金的发展让仁宗非常高兴,因此想要褒奖相关人员,并将黄金开采事业持续发展下去。

但宰相王曾却提出不一样的观点。

王增认为,大量鼓励采金事业会让人们弃农采金,这样一来,失去农业支持的北宋往常很难长久发展。

等到庆历六年,山东发生大地震,尤其以登州、莱州地区尤为严重。

很多人将地震产生原因,与金矿开采联系了起来。

有官员向皇帝上书,认为黄金开采导致山东一带阳气泄露,从而导致了大地震的发生……

由于众多大臣意见没有达到统一,限制采金的条件越来越多,以至于民间采金事业进入了波状发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招远金矿事业在潘美的操办下,取得了长足稳定的发展。

直至现在,招远依然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

而此次世界级金矿的发现,更是对我国黄金储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这就是潘美在招远督金的前因后果。

故事从杨业的死亡开始,以金矿开采而结束。

历史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的。

从潘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如果单以好人或坏人对其进行评价未免过于片面。

我们应该铭记英雄,但也要尊重真相。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才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