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首次拍剧纪念抗战,五集微短剧,不足反映港人对抗战贡献

文︱郭一鸣上周,香港电台与政府新闻处联合制作的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微短剧《抗战》隆重推出,一共五集分别是:营救、牺牲、除奸、救援、偷袭。每晚播出一集,每集大约六分钟左右,我上网一口气看完。故事以香港沦陷为背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一众

扬眼纪实|朱枫后人揭秘三次赴台寻烈士遗骸

首部聚焦1949年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近日收官。这部以吴石、朱枫、陈宝仓等烈士真实事迹为蓝本的作品,打破沉默,将曾隐于历史的英雄推向公众视野。剧中,朱枫的形象通过演员演绎鲜活起来。采访中,其外孙女婿李扬以亲历者视角,向记者讲述了烈士就义照

抗战剧《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多视角解码“抗战为什么能胜利”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播出《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三部重点电视剧,以多元视角展现抗战历史,弘扬艺术力量,传承民族精神,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17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专

千秋家国铭忠魂,《沉默的荣耀》引发两岸同胞追剧热潮

极目新闻记者张聪“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挥毫写下这封绝笔的吴石傲然转身,向“第一次全体齐聚”的东海小组,宣告了舟山群岛解放的好消息。带着这份胜利,他们向着光走去……10月18日,《沉默的荣耀》在CCTV8、爱奇艺落下帷幕,剧集尾声处浓缩东海小组精神的闪回片

国台办点名推荐的纪录片《光阴的岁月》④:从台湾奔赴大陆,他们浴血抗日

《光阴的故事》纪录片由中国日报制作,共12集,以四位台湾青年对两岸历史的追寻为主线,系统梳理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清晰阐释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从连接两岸的“东山陆桥”,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从马关割台后台湾民众持续50年的不屈抗争,到雾峰林家满门忠烈、罗福

戏里戏外说《阵地》

赶上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来了一波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热潮。这其中,电视剧《阵地》是一个有个性的异类,一是因为其题材的独特性,二是因为其表现手法的与众不同。先说题材的独特性。《阵地》完全没有抗日剧和谍战剧“手撕鬼子”的爽剧风格,而是

看《阵地》说桂林:桂林文化抗战故事从一张报纸说起

《救亡日报》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救亡日报》旧址外观。开栏语:当央视荧屏上《阵地》的烽火燃起,一段尘封的桂林记忆正被悄然唤醒。那些激荡在山水之间的抗战传奇,那些镌刻在岩洞石壁上的文化印记,从未随岁月流逝而褪色。桂林,这座被誉为“抗战文化城”的山水名

《永不磨灭的番号》:陈峰口中的冀察决死一纵队,究竟什么来头?

2011年,一部继《亮剑》之后的传奇抗战剧—《永不磨灭的番号》,顺利问世!这部电视剧,讲述的便是以“李大本事”为核心的主人公,带领着被忽悠来的战友,组建了一支没番号的县大队(后改建为独立团),在敌占区浴血奋战的故事。在《永不磨灭的番号》大结局中,李大本事带领的

电视剧《阵地》:凸显精神意志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

抗战题材是影视作品永恒的主题,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以光影叙事唤醒那段可歌可泣的民族记忆。长期以来,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大多聚焦正面战场的残酷壮烈、敌后战争的艰苦卓绝,或后方谍战的惊心动魄。相比之下,电视剧《阵地》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被誉为“文化抗战堡垒”的桂林城

央视三报点评《阵地》,客观评价却遭差评炮轰,网友:不如看阅兵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收藏、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轰炸机来了,女儿拉着爸爸,爸爸走吧走吧,然后张老师在那写歌,连着女儿被炸死,真降智。”如果不是看过这部剧,光是看这段文字,我绝对会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