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4年,倾国倾城的甄宓为曹丕生下了长子曹叡,而公元221年8月4日,魏文帝曹丕赐死自己的结发妻子甄宓。公元226年,曹丕病危,立甄宓的儿子曹叡为太子后,不久病逝,曹叡继位为帝。曹丕杀其母,立其子,难道不怕自己的儿子曹叡记恨自己吗?下面依据演义分析如下,得出三个原因。

其一,魏文帝曹丕传位给曹叡,因为他是嫡长子。

公元204年,18岁的曹丕跟随曹操作战,夺取冀州城,进入袁府,看见一个倾国倾城的妇人,一见钟情。原来这个妇人是袁绍儿子袁熙媳妇,因幽州路途遥远,她并未跟随丈夫远赴幽州,呆在家里侍奉婆婆刘氏。曹丕娶其为妻,一年后生下了长子曹叡,后来他俩还生了一个女儿东乡公主。甄宓是曹丕的原配兼正妻,而曹叡就是长子兼嫡子。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

公元221年,甄宓不满曹丕宠幸郭女王,发了几句牢骚,被其赐死。甄宓死后,夫离子散,连自己儿子也成了情敌郭女王的养子了。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册封郭女王为皇后,她的养子曹叡就是嫡子。古代,皇帝的庶子即使再多,也没有继承权,嫡子才具有继承权。而曹叡是曹丕唯一的嫡子,临终前,他不得不传位给曹叡。

其二,魏文帝曹丕传位给曹叡,是因为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曹操活了66岁,曹丕活了40岁,而曹叡仅仅36岁。曹操66岁在古代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的曹丕和曹叡父子太短命了,他们的儿子也大多早夭,原因未知,或许是有早亡的遗传病。

公元226年,登基为帝仅仅7年的曹丕生命走到了终点。他回首一生,曾生养了9位儿子,这9个儿子,大多夭折,如赞哀王曹协、东武阳怀王曹鉴、清河悼王曹贡、广平哀王曹俨、曹喈等人早夭,只剩下平原王曹叡、东海定王曹霖、城哀王曹礼、邯郸怀王曹邕少数几个儿子,看着顺眼的曹礼、曹邕身体也欠佳,于三年后去世。当时只有曹叡健健康康地成大成人,是最佳选择。曹丕也是没有办法,只能选曹叡。

其三,魏文帝曹丕传位给曹叡,是为了朝政稳定,只能选择曹叡。

魏文帝曹丕临终时,年仅40岁,正值壮年,放到现在,那是青年干部,刚刚受到领导重用,进入单位核心圈,事业才刚刚起步,准备大干二十年。而40岁的曹丕,生命走到了终点,此时的曹魏帝国,外有蜀汉和东吴虎视眈眈,内有门阀士族及曹魏宗亲大权在握。曹丕为了江山稳固,只能选择最年长的曹叡,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托孤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大将军,共同辅佐曹叡。《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前朝东汉大多是儿皇帝,外戚干政,将好好的大好河山糟蹋的分崩离析。这是前车之鉴,作为取代东汉的始作俑者曹丕深有体会,因此,他在选择继承人身上,要选择年长的,避免了“主少国疑”,可以稳定朝政,有利于王朝长治久安。

虽然曹丕曾逼死曹叡的亲生母亲,可自己是他的亲生父亲啊,他总不至于推翻自己的亲生父亲吧。曹丕历史学成绩优秀,知道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代价是赐死他的亲生母亲钩弋夫人,美其名曰是为了江山稳固,为了大汉天下。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8岁,是汉昭帝在霍光等辅政大臣的辅佐下,国泰民安,使大汉王朝国力蒸蒸日上。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也没有向自己的父亲汉武帝刘彻寻仇,而是安安稳稳地当他的皇帝。同理,曹丕也没必要担心自己的长子曹叡造自己的反。

总结:魏文帝曹丕选择曹叡为继承人,不但没有坏处,还有,诸多好处。

第一,曹叡是曹丕长子兼嫡子,继位为帝,名正言顺,能获得众位大臣的支持。第二,曹叡当时已经成年,继位为帝,能独立处理朝政,使国家长治久安。第三,曹叡从小聪明伶俐,得到其爷爷曹操称赞,继位为帝,是符合曹操的意愿的,能获得曹操老部下的支持。

曹丕立长子曹叡为太子,有以上三个好处,而曹丕曾杀了他的母亲,曹叡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不一定记恨自己。因此,魏文帝曹丕选择曹丕为继承人,合情合理。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选择继承人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