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经过机构改革,一个前所未有的机构产生了,它就是令朝廷官员闻风色变的锦衣卫。锦衣卫成立之初,“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主要有守卫值宿、侦察与逮捕、典诏狱这三个职能。锦衣卫是皇帝最信任的卫队,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和检察百官。如朝廷官员说过什么话,干过什么事情,都瞒不过锦衣卫。

他们的势力遍布京城大街小巷,可能是官员的保镖、侍女就是锦衣卫的外围人员。当时,锦衣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是非常厉害的,可是这么厉害的锦衣卫,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打北京和满清铁骑进京时,他们“藏哪里”了?

锦衣卫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主要负责收集情报,在公元1382年,才有了锦衣卫。锦衣卫伴随明朝始终,一直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时期,长达290年的历史。锦衣卫和东厂是竞争关系,双方互相监督。可是到了明朝后期,锦衣卫沦为东厂的下属单位,只是负责抓捕钦犯,这时的锦衣卫权势大大降低。

在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时期,锦衣卫指挥使是骆养性。他的先祖骆安、父亲骆思恭都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世代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公元1624年,骆养性成为锦衣卫百户,在崇祯继位后,他得到重用,以左都督衔执掌锦衣卫,成为锦衣卫的实际掌权者。历史上没有关于骆养性这个人的恶行记载,他也没有其他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纪纲等人恶名昭著,是一个相对正直的人。

崇祯十三年(1640年),行人司副熊开元、时给事中姜埰这两人向崇祯皇帝弹劾周延儒罪状,惹怒了崇祯皇帝,被捕下诏狱。突然有一天晚上,崇祯帝派一个小太监,传令给令骆养性,让他秘密处决这两位官员。骆养性感到莫名其妙,也知道不妥,于是上奏道:

“言官果有罪,当明正典刑,与天下共弃之。今昏夜以片纸付臣,杀二谏官,臣不敢奉诏。”

骆养性拒绝执行崇祯皇帝的圣旨,换做一般人,是不敢和喜怒无常的崇祯皇帝这么说话的,万一惹怒皇帝,小命就可能丢了。如果是其他锦衣卫指挥使,只需要不折不扣执行皇帝的圣旨即可,没必要管对错,还可以讨好皇帝,加官进爵。想必骆养性也是仗着胆子,才仗义执言的。崇祯看完骆养性的奏章后,反倒怒气消散,没有责怪骆养性,也没杀这两个言官。

崇祯十六年(1643年),也就是言官事件过了三年后,周延儒督师出京与清军交战,不敢交战,竟然谎报大捷,蒙骗皇帝。崇祯皇帝看了捷报后,还以为周延儒指挥有方,是一个大功臣,为其加官进爵。这时,骆养性的锦衣卫查出了周延儒与清兵交战的真相,于是向崇祯皇帝禀告。崇祯大怒,流放周延儒,不久赐其自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骆养性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负责守卫京城,不久北京城被攻陷。在崇祯皇帝上吊死后,他不得已投降,上交三万两白银,寻求自保,还是被关押着。

过了几个月,吴三桂为给崇祯皇帝报仇,引多尔衮清兵入京,李自成败走。当时在京城的骆养性和吏部侍郎沈维炳等群臣以为吴三桂奉崇祯太子朱慈烺回京继位,于是在午门设立崇祯灵位,祭奠一番,并准备銮仪法驾,率领官民走到朝阳门外迎驾。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迎来地位不是太子,而是清朝摄政王多尔衮。

当时不少明朝官员感觉上当受骗了,于是悄悄溜走,而骆养性等人将错就错,顺水推舟归顺了清朝,将多尔衮迎接到武英殿,进行朝拜。明朝皇帝最亲近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没有反抗,归顺了清朝,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不管骆养性出于什么考虑,他在闯王李自成入京时,没有尽忠,而是投降了大顺政权,后来又归顺了清朝,这就是不对的,是他一生难以抹除的污点。

​在李自成攻打京城时,骆养性听从崇祯皇帝旨意,守卫京城。可是由于敌众我寡,京城刚刚遭受鼠疫,十室九空,战斗力低下,自然不是李自成大军的对手。锦衣卫善于刺探情报,并不擅长两军交战,因此救不了京城。

不管怎么说,锦衣卫比给李自成开北京城门的太监强多了,他们是在力战不敌之后,才投降的李自成。因此,在大明亡国时,锦衣卫在指挥使骆养性的指挥下,他们“藏”在北京城墙上,一直在战斗着,直到亡国。大明灭亡后,锦衣卫一部分战死,一部分投降李自成,后又归顺清朝。

清朝入关以后,刚开始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仅仅过了一年,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将锦衣卫改为銮仪卫。锦衣卫时代结束,这就是锦衣卫近300年的宿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