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有78个国家和地区举行总计83场全民性参与的选举,涉及人口数量达4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0%,可谓是全球选举之年。但是,从年初韩国的李在明遇袭[xí],到斯洛伐克总理遇刺、丹麦首相遇袭,再到暴力事件频发的墨西哥大选,然后是7月13日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被子弹击中耳朵,枪声和尖刀,屡屡撕下了民主选举这块被标榜为文明国家文明政治的“遮羞布”。

美国的两党相互攻讦推动政治暴力。美国政治暴力历史最为悠久,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发生9次在位总统遇袭事件,4位总统被刺杀身亡。如今时隔41年后,美国再次因为政治纷争而让总统选举染上血腥。今年5月,因为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势同水火恶斗连连,就有许多选民表示担心今年的大选会出事。路透社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担心11月大选之后可能会发生政治暴力事件。特朗普在被记者问及选举后是否会出现政治暴力时,他并没有否认,他暗示:“如果我们没有取得胜利……这取决于选举是否公平。”今天的美国,政治暴力无处不在。民主党的拜登、奥巴马、佩洛西等人,都在特朗普遭暗杀后对“政治暴力”进行谴责,对特朗普发出慰问。但这几年,民主党一直炮轰特朗普的理由之一就是特朗普纵容政治暴力。所以,看似慰问,却也不乏揶揄[yé yú]嘲讽[cháo fěng],让特朗普越发的难受。

欧洲政治极端化表现为暴力冲击选举。欧洲近年来政治极化愈发严重、经济复苏缓慢。俄乌冲突发生后,由于欧盟无条件地跟着美国走,能源危机、信任危机同时爆发,民众对政府公信力、对国家经济发展信心尽失,部分激进分子通过暴力手段发泄不满。今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期间,欧洲多国连续出现针对政治人物的暴力袭击事件,斯洛伐克总理菲佐遭枪击死里逃生,德国极右翼政党政治家施密特被人用烟灰缸砸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受到刺杀威胁,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在访问乌克兰之前收到死亡威胁,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在街道上被一名男子故意用肩膀撞击。右翼势力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崛起,意味着欧盟的绿色转型、全面援乌等政策,将在政治暴力的作用下变型、走样。

墨西哥的犯罪团伙为争夺政治权利滥用暴力。墨西哥毒品贸易泛滥,2006年至2012年,墨西哥政府发起了一项全国性打击毒品犯罪行动,但余孽未除。犯罪团伙卷土重来,通过恐吓与杀戮操控地方政治,在保护伞下肆意横行。根据墨西哥某咨询公司的统计,今年的墨西哥大选,针对候选人的暴力事件达560余起,创历史记录。大选结束前已有38名候选人遇害,在大选结束后的30天内,包括胜选者、落败者以及未参选者在内的18名政界人士被暗杀。如此血腥前所未有,墨西哥今年的选举被称为“史上最暴力的选举”。

韩国的社会撕裂为政治暴力提供土壤。韩国深受冷战遗留的政治两极化影响,加之偏执倔强、爱走极端的民族劣根性,导致整个社会低幸福感、低生育率、低结婚率、高自杀率、高移民率、高失业率“三高三低”现象凸显,社会撕裂与不满情绪为“仇恨政治”提供了温床。1月2号,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釜山参加活动时遇袭,颈部被严重割伤,行凶者公开讲目的就是要阻止李在明当选。4月,韩国执政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败。7月初,超过133万人请愿弹劾[tán hé]总统尹锡悦。7月12日的民调结果显示,尹锡悦的施政好评率为25%,差评率为68%。

政治暴力,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席卷全球,把那些标榜为人类文明的民选政治撕得稀碎。不仅加剧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自身的社会分裂,也导致选举上台的这些领导人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可能采取更加极端的政策,进行更加疯狂的报复,这将给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带来巨大的阴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