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关村在线从ISC.AI 2024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80多个,注册用户已突破5.64亿。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

在大会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王京涛也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是强化协调联动,构建纵深布防、高效协同的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广、方面多,维护网络安全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共筑防线。

二是突出重点防护,不断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万物互联、产业数字化日趋明显,经济社会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网络攻击、供应链中断等都可能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构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完备的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将网络安全所需的人才、科技、产业、资本贯通起来,形成互相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生态。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也是保障的有利手段。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提升保障能力。邬贺铨指出,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必须寻求创新的安全模式。对此,他提出几点看法:

邬贺铨

首先,要协作开发行业大模型。基础大模型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应对多项挑战。然而基础大模型缺少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大模型提供方与垂直行业合作。但行业大模型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仍有一定门槛。

其次,要加快大模型创新。大模型的兴起对云计算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将大模型拆分成模块,利用“IaaS+PaaS+SaaS”的组合构建新平台,将有利于中小型企业更容易地应用AI大模型。

第三,要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措施。传统安全防护手段需向云化、服务化转型,数字安全企业应构建体系化的安全运营服务框架,为各行业提供安全能力,帮助构建和维护安全防御体系。

(8884340)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