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的溴酸盐含量超标?危害健康?
如果你只是看到一些媒体渲染,还以为农夫山泉真的翻车了。
但这一次,事情的真相的确没有那么简单。
7月15日,香港消委会搞了一个30款瓶装水的评测,其中包含了怡宝、屈臣氏、百岁山、农夫山泉等产品。
按照香港消委会的说法,他们在消毒剂残余及副产品测试中,发现了百岁山及农夫山泉的溴酸盐含量正好达到了欧盟上限(0.003mg/L)。
注意,香港消委会的用词是“达到上限”。
而这句话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宣传下,到了消费者的耳中,就产生了“超标”的误解。
随后评测还补刀说: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引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甚或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插播下:如果要产生香港消委会所说的溴酸盐后果,一个人可能需要一口气喝下约350万升农夫山泉。而这样的水够一个人喝大概4600年。WHO于2005年发布的《饮用水中的溴酸盐》报告显示,“当每公斤体重摄入185-385mg溴酸盐时,会观察到不可逆症状。”按下限185mg/kg计算,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需要饮下111万升溴酸盐含量达到10ug/L的饮用水。按常规每天喝2L水来算,相当于他/她要一下子喝掉1521年的水,才会产生上述症状。
但不管怎样,香港消委会这个含糊其辞的“大量”,一下子让消费者慌了。
似乎一时间,农夫山泉被打成了“有害健康的产品”。
面对这份评测,农夫山泉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果断发出律师函,正面硬刚。
农夫山泉认为香港消委会存在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和明显主观误导,并要求香港消委会做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否则,农夫山泉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此外,百岁山也发布声明,指责香港一些媒体的部分报道曲解检测结果,误导消费者,严重损害公司的合法权益。
而后,香港消委会很快回应:
“全部30款测试样本没发现有害物质超出世卫相关准则值,所有样本可安心饮用,并非产品有安全问题。”
香港消委会为何会及时澄清?
因为细看之下,这的确是一份漏洞百出的报告。
根据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世卫组织等几乎所有主流饮用水安全标准,溴酸盐安全含量均为不超过10微克/升,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产品则为3微克/升(0.003mg/L),完全符合欧盟乃至世界各地的饮用水安全标准,甚至堪称优异。
但香港消委会故意回避了“合格与否”的判断,反而是使用“达到上限”这种话。
那么,这个“最大上限”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欧盟法规中有一个特殊的饮用水类别,叫“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这个类别中,对溴酸盐要求更严格,上限是 0.003 mg/L,而农夫山泉和百岁山刚好符合规定。
而且农夫山泉本就不是矿泉水,而是“饮用天然水”,但消委会却将其放在“天然矿泉水”的序列,与不同类的产品比较,而且还不是采用中欧美日、世卫组织等应该适用的标准,而是选了欧盟并不匹配、且最为严格的一个标准来对比,这不是一种双标吗?
这里我还想普及一下欧盟定这个标准的原因。
当年,法国“天然矿泉水”被曝欺诈丑闻,30%以上的品牌存在违规,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巴黎水”等多个品牌。
在欧盟看来,高端的“天然矿泉水”是不准用任何杀菌技术的,但这些厂家却还是用紫外线,臭氧之类的杀菌技术。
所以欧盟规定了严格的溴酸盐限量,其目的,也就是防止商家通过加臭氧来杀菌,使其符合他们的高端理念。
臭氧杀菌是目前国际最主流的饮用水杀菌技术,在我国,杀菌更是强制要求。而农夫山泉的饮用天然水,以及国内大多数包装饮用水均使用臭氧杀菌,也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至于极微量的溴酸盐残留,其含量也在欧盟最高标准中,也是符合规定的。
但是,香港消委会却在话术诱导上,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作为一个老牌评测机构,香港消委会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在购买完整评测报告后,发现了端倪!
首先,这份报告的立场就存在问题,在30个瓶装水的评测来源地里,香港消委会将 “香港”,“中国”,“台湾”这样的词汇并列表述,已经很不合规。
此外,有害成分方面,评测报告指出13只水含塑化剂,包括三得利、依云、Perrier, 怡宝、阿信屋,屈臣氏,维他等多个知名品牌。
农夫山泉、百岁山、5100等品牌则未检出。
塑化剂致癌,是公认的事实。
虽然被检测的产品数值也都在安全的标准内,但这些似乎并未被香港消委会强调。
而中国台湾美果作为纯水,既有塑化剂,又有水中根本不应有的双酚S,还有2微克溴酸盐,硝酸盐,细看之下,都不像合格水的样子。
但评测报告和有关媒体却故意忽略这些信息,并且主动表示美果的溴酸盐含量2微克,“远低于世卫组织的10微克/升准则值”。
同样,香港飞雪的溴酸盐含量,也是2微克,也是拿世卫组织标准比。
那么问题来了,你拿台湾美果、香港飞雪和世卫组织的标准比,为什么到了农夫山泉和百岁山,就和欧盟的最高标准比呢?
而且还用“达到上限”这样极易产生误解的词,来掩盖国产产品合格的事实,来袒护港台、日本地区一些水测出了危害物质的真相。
这都不能叫春秋笔法了,而是故意差别对待。
明显是戴上了有色眼镜和提前设置议题的心思去搞的。
再次,我们还发现,这两款水,香港都是有卖的,而且是在香港市场标价相对低廉的两款瓶装水,比起香港本土品牌和台湾地区动辄10多元一瓶的瓶装水,要实惠很多。
我们之前去香港调研,就感慨香港的物价畸高,而且很多外面的品牌都进不去。
所以这两年,港人也掀起了周末去深圳盒马、山姆采购风潮,向香港商超的高物价说不。
但香港消委会偏偏通过巧妙的标准错设、错误的结论来引起大众恐慌,进而弃购中国大陆生产的合格水,推销进口、本地的高价水。
这又是什么居心?
从专业角度来看,消委会的评论报告,错误百出,结论失当。
从报告评测的话术看,消委会更像是带着某种目的来的。
真理越辩越明,消费者也会选择用脚投票。
在港人北上消费成为趋势的今天,香港消委会的此举,不仅伤害了商家,更是伤害了广大消费者。
这背后又是什么资本在操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