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短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当下,该如何推动微短剧在精品化之路上“再进百尺竿”?加强共建、共创、共享的行业生态,是应有之义。
作为短剧行业头部平台,红果短剧就迈出了更大的步子:在1月13日的2025年精品微短剧产业发展交流会上,红果短剧宣布将“果燃计划”升级为面向全行业的精品微短剧合作计划,联动媒体机构、影视公司、长剧平台共创精品短剧。
刚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微短剧2024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行业发展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厂牌制作方出现,凭借丰富的IP储备、专业的制作能力,成为了精品创作的主力军。多方“入局”,行业“入戏”,受众“入迷”,让微短剧从泛娱乐行业的新物种变成了影视文化、网络文艺行业变革的掀起者。
如果说2024年是微短剧行业爆发增长与转型阵痛并存的一年、从野蛮生长步入有序经营的重要节点,那2025年就是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微短剧内容审核细则、网络微短剧小程序管理办法相继出台,观众群体也对微短剧质量、深度、审美、价值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短剧市场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势在必行。
推动微短剧行业驶向精品化的快车道,需要头部平台和企业积极发挥助力作用。
截止2024年9月,上线1年半的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2亿,在免费短剧平台行业排名第一。作为“免费模式”的典型代表,红果短剧全力押注短剧精品化,将“果燃计划”的适用面升级为面向全行业,通过“投资扶持”和“精品推广”双管齐下,资金支持和流量加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审核标准、审美标准,助力优质短剧的创作和传播,显然有助于发挥头部平台的带头作用,带动行业整体提升。
这不无现实针对性:前几年,微短剧确实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势头,涌现出了一批精品剧作,但也有不少作品陷入浅层创作的窠臼。微短剧“微”的理应只是体量,而非价值,“短”的理应只是时长,而非质地。在当下,微短剧该“‘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已渐成众多从业者的共识。这就需要行业加码优质内容,探索创新题材,利用叙事切口小、单集体量轻的优势,更加生动地反映时代发展,更加具象地承载社会价值。
微短剧的“精”,要体现在“内容为王”上。在此之前,《逃出大英博物馆》、《重回永乐大典》和《锦衣巷》等微短剧就因题材新颖、制作精良而备受追捧,因跟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议题紧密贴合而广受好评。这表明,微短剧可以向守正出新要精品化潜能,“微短剧+”跟传统文化保护、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主题结合大有可为。
前几天,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明确2025年将深入组织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继续推进“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启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就是有的放矢。
在此背景下,红果短剧鼓励支持“微短剧+文旅”“微短剧+科普”“微短剧+普法反诈”等方向的微短剧创作,还发布了红果短剧首个春节档,其中涵盖了红色、现实、古装、言情等多个内容方向,包括了已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的《墙外桃花墙内血》等剧作,也是着力发掘微短剧向上向善的更多可能性。
而要让微短剧更多地守正出新,显然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正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闫少非所就微短剧精品化做出的建议那样,要“创新机制,不要保守;搭好平台;行业规范化引领;广泛团结同业。”
如今,红果短剧强化跟媒体机构、影视公司、长剧平台的联动共创,就意在撬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画大微短剧精品化的“同心圆”。上述交流会上,爱奇艺宣布将和红果短剧深度合作,启动IP联合开发、联合出品、成品内容授权等合作,为行业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媒体机构依托自身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超强的话题洞察力,丰富微短剧题材;长剧专业团队和演技派演员纷纷下场,为行业带来成熟资源和方法论,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的视听体验……这样一来,有益于各方将自身资源要素充分盘活,激发微短剧创作生态活力,抬高微短剧行业的品质天花板。
这其中,长剧制作方可以借鉴微短剧贴近用户需求、及时反馈,高周转、快迭代的优势,微短剧制作方也可以学习长剧在内容深度上的能力积累,最终共同推动影视内容创作质量跃升。
“微”光成炬,聚力行远,微短剧行业就该共同吹响“精品化”的集结号,用共创托起“剧有品质”的愿景,让微短剧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久、更远。
(文/仲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