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真的要被送进监狱了吗?
4月24日深夜,韩国检方突然出招,直指“受贿”,卷入的还有女儿、前女婿、一家泰国航空公司。
尹锡悦这波操作,是正义落地,还是垂死挣扎?
尹锡悦的筹码,只剩文在寅
4月24日,韩国检方通报最新进展,锁定一笔2.23亿韩元的高管薪酬。
来源是泰国的易斯达航空公司,收款人是文在寅的前女婿,而这家航空公司,实控人是前议员李相稷——文在寅任内的亲信之一。
这不是第一根“稻草”,但是最像稻草的一根。
案子追溯到2018年,那年文在寅还坐在青瓦台,外界看不出这位,前人权律师会在卸任三年后,被拉出来对线。
易斯达航空当时资金链吃紧,经营混乱,突然间,徐某空降担任高管,一年拿了超过2亿韩元薪酬。
没经验,没资格,连韩语都讲得磕磕巴巴,检方说,这不是聘用,是“利益安排”。
薪酬拿到手后,徐某账户短期内,多出一笔流向不明的转账资金,时间点与文多惠家庭资产变动完全重合,这是目前检方最想打的“突破口”。
可真到台面上,这点料撑不起一场政治清算。
没有电话录音,没有书面指令,没有会议记录,只有工资单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的推测。
尹锡悦为什么还敢推?因为他别无选择。
自2024年底弹劾案立案后,青瓦台形同瘫痪。
总统夫人金建希的贪腐丑闻频频上热搜,有人说她“持假画骗真钱”,还有人说她插手军工投资赚了上亿韩元。
总统府每天都在“澄清”,媒体却越炒越凶,支持率撑不住,民调一度跌到23%。
连执政党都有人开始“切割”,尹锡悦很清楚,再不出牌就只能被逼下台,于是,“追责文在寅”成了最后一根柱子。
借打前总统来拉保守派基本盘,来压李在明,顺带转移金建希的注意力,牌不大,但打得狠。
关键时间点全踩在点上,起诉时间赶在6月大选前、媒体铺天盖地关注“泰国航空高薪案”、国民力量党内部,不断有人放话,“要彻查文在寅所有遗留案件”。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更像一次预谋已久的操作。
目的不是定罪,而是塑造一种气氛——“文在寅也不是干净的”,只要把这个标签贴上,就够用。
证据太轻,话却说得太重
起诉书一出,韩国法律界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质疑。
一个细节格外扎眼:检方承认“尚未获取文在寅亲自授意证据”,指控逻辑建立在“关联性强,经济行为同步,可能存在知情”的判断上。
这不是定罪标准,而是政治表态。
文在寅法律团队当晚回应:“程序严重瑕疵,未通知当事人,未提供完整材料。”外界一看明白,检方赶的是政治节奏,不是司法流程。
所谓的“薪酬异常”,连易斯达航空高层,自己都承认,是为“维系中韩航线关系”所做的公共策略安排。
换句话说,就是一种“政治关系投资”,而这种做法,在亚洲航空业并不罕见。
问题就来了,薪酬背后有没有“对价”?有人下指令、有人获利、有人收钱,那才叫行贿,现在这三项,缺了俩。
更让尹锡悦政府头疼的是——一旦案子撑不起逻辑,全盘就会反噬。
过去3年,文在寅身上已经堆了5起案子,太阳能项目、延坪岛公务员案、渔民遣返,甚至被质疑“纵容朝鲜绑架”。
结果全都卡在关键一环:缺直接证据。
现在再推这起航空薪酬案,能不能站得住脚?没人敢说能。
但保守派不管这一套,社交平台上已经开喷,“文在寅也是既得利益者”、“一家人抱团搞钱”、“谁还信他清廉”。
问题是,打了这么久,文在寅还在釜山悠闲散步。他在等,等选举结果。6月大选如果李在明胜出,一切就地翻盘。
这也是尹锡悦最怕的一步棋。
所以现在他不惜一切推进“清算文在寅”计划,哪怕案子站不住,也要把标签贴牢——“贪腐总统”,哪怕只是嫌疑。
但偏偏李在明现在民调遥遥领先,54%的支持率,比尹锡悦整整高出31%。
前脚起诉,后脚就被打脸。
保守派嘴上喊着“依法追责”,心里想的却是“选前搞臭”。
连韩国主流媒体《韩民族日报》都直言:“这更像一场‘政治救援’,不是司法程序。”
一边是证据链空心化,一边是民众不买账,这场审判,悬了。
文在寅的“免疫体质”
韩国政坛有个魔咒——“总统必入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位离任总统都难逃牢狱之灾,全斗焕、卢泰愚、李明博、朴槿惠,一个个进去,又一个个被特赦。
文在寅卸任才三年,已经被调查了五起案件:
太阳能项目舞弊案——政府拨款2600亿韩元,被指控暗箱操作,但没有找到文在寅的直接批示,调查最终停摆。
延坪岛公务员死亡案——2020年,一名公务员疑似被朝方射杀,尹锡悦政府重启调查,推翻文在寅的“意外死亡”结论,仍缺乏关键证据。
渔民遣返案——文在寅政府曾强制遣返,两名朝鲜渔民,被指“违反人权”,调查持续3年,至今无果。
军工采购案——采购过程被指有利益输送,但合同签署方为军方,并未牵涉青瓦台。
泰国航空薪酬案——最新爆出的案子,看似抓住了点把柄,实际上证据仍然不够。
五次调查,全是雷声大,雨点小,检方每次出手,舆论哗然,但等到案件实际推进时,却都卡在关键环节。
不是证据不足,就是程序漏洞,最后全变成政治口水战,文在寅从政多年,特点就是——从不碰钱。
当年在青瓦台,他被称为“最不爱应酬的总统”,连身边人都抱怨“饭局能推就推”。
个人财产也极为干净,唯一的污点是“亲属受贿”,但问题是——韩国没有“连坐法”。
所以,想靠这起泰国航空案定罪?可能性微乎其微。
文在寅还有一道防火墙——他任内削弱了,检察系统的权力。
韩国过去几十年,检察机关被认为是“政界最锋利的刀”,谁掌控检方,谁就能主导政治清算,这套体系,一直到文在寅上台后才被打破。
2019年,他推动“检警分权”改革,把大部分调查权交给警察,削弱了检方的独立侦查能力。
这一招,直接让保守派痛恨至今,如今轮到尹锡悦想清算,他才发现——刀钝了。
调查需要更长时间,证据链更难完整,逮捕程序受限。
一场本该“干净利落”的司法行动,变成了一场拖拖拉拉的政治表演。
文在寅不是没事,而是“制度性免疫”。
如果要真正翻倒他,就必须绕开法律漏洞,靠政治施压,但问题是,选举在即,时间不站在尹锡悦这边。
尹锡悦最后的赌局
这场政治清算的目标,从来不只是文在寅,而是2025年6月的韩国国会选举。
尹锡悦支持率跌到23%,埋下的隐患越来越大。
如果这次选举输掉,保守派不仅可能失去国会,连青瓦台都可能不保。
于是,他不得不孤注一掷,打文在寅这张牌,哪怕最后打不赢,也要拖对方下水。
但民调摆在那里——李在明支持率54%,稳坐第一。
国民力量党在首尔、釜山这些传统票仓的支持率,也开始下滑,连核心选民都出现摇摆。
保守派内部也出现分裂,一部分人认为这次,对文在寅的起诉“操之过急”,还有一部分人担心,如果李在明当选,反而会推动,对尹锡悦的反清算。
形势已经很清楚——如果李在明赢,文在寅安全,甚至可能反手收拾尹锡悦。
如果保守派赢,文在寅麻烦大了,可能真的要面对牢狱之灾,但现实是,尹锡悦赢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尹锡悦的策略,看似果断,实际上漏洞百出。
比如案件证据链太薄,无法真正构成定罪;还有韩国民众对“政治斗争”疲惫,想要经济稳定;保守派更是内部不团结,难以形成强硬推进力。
更关键的是,如果文在寅最终无罪,尹锡悦就成了“滥用司法”的总统,反噬会更加猛烈。
韩国的历史经验告诉大家——利用司法手段搞政治清算,往往没有赢家。
过去20年,凡是主导清算行动的总统,最后没有好下场。
朴槿惠清算李明博,最后自己坐牢。
文在寅清算朴槿惠,结果现在自己被盯上。
尹锡悦想清算文在寅,可他自己也深陷弹劾案。
这是一场“青瓦台魔咒”下的无限轮回,谁都想终结,却谁也逃不掉。
尹锡悦用尽最后一张牌,结果却适得其反。
案件证据不足,时间点太敏感,选举形势不利,这场“清算”,更像是一次失败的政治豪赌。
如果尹锡悦不能在6月大选前翻盘,那文在寅不会坐牢,他自己反而有可能面临清算。
历史再次证明,“清算”不是长久之计,韩国政坛的恶性循环仍未终结。
尹锡悦,终究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
《韩民族日报》,2025年4月25日,《文在寅案:检方指控与法律界质疑》
韩国JTBC新闻,2025年4月24日,《泰国航空案最新进展:司法与政治的交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