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曾说过:

“生的终止不过是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生老病死乃是常态,是命运使然,无人能避免的事。

特别是年纪增长后,家中长辈个个都面露老态,难免要开始承受亲人离别的悲痛。

纵使有再多不舍,也要坦然面对,毕竟生活仍需继续。

离开的人,只是在余下生活不能与我们同度,尚在人世的人,更得打起精神处理繁杂种种。

当家中亲人过世时,能做好这些事的人,余生才更有福气。



1、与兄弟姐妹和解

兄弟姐妹是父母留在这世间的美好,是能够信任依赖的存在。

一母同胞而生,嬉笑玩闹陪伴,曾几何时,彼此是最为亲密无间的关系。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困扰的增多,兄弟姐妹间的情感再不似以前那般深厚,特别是各自成家之后,为顾全小家发展,难免会有误会隔阂。

发生矛盾的当下,双方均不想退让,就这样彼此扭着劲儿各过各的。

实际上,等到情绪稳定后再回想,引起双方争执的,并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大坎儿,但是碍于面子,谁都不想做破冰人。

而家中亲人的离世,便是兄弟姐妹和解的最好时机。

不论深处何地,都必须相聚,只有面对面,才会知晓情义的重要,什么面子害羞,都会抛之脑后,敞开心怀畅聊几句,过往隔阂便会化解,兄弟姐妹也将重归于好。

要知道,“破镜重圆”的感情,才会令当事人更加珍惜。

手足情感的重新维系,不仅可以告慰去世的亲人,还可以增添强硬的后盾。

心中再无遗憾,余生才能畅快。



2、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都说真正的成熟,是父母离逝之后。

实际确实如此,父母在世时,我们心中尚有牵挂依靠,不管在外遇到何等委屈,都可以毫无顾忌向父母倾诉,寻求安慰。

不论身处何处,家是永远的避风港,父母是不变的后盾。

但至亲去世之后,我们将无人依靠,家庭的琐碎再无人运营,世间的险恶再无人抵挡。

少了父母的庇护,必然会看到众多人心险恶,面临诸多不堪举止。

突如其来的繁杂,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但这就是成长的责任,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

若是接受不了变故,一味地沉溺在悲伤中,通过麻痹自己来逃避生活,那这个家就会陷入无人支撑的杂乱境地,长久以往下去,只会坍塌失衡,无法正常运营。

这显然不是亲人想要看到的场景。

真正有担当的人,短暂的悲伤过后,便会重振旗鼓,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的支撑发展中。

亲人离世之痛固然痛彻心扉,但现实嘈杂仍需面对,若能通过此事,得到真正成长,也算是对亲人最好的慰藉。



3、照顾好余下的长辈

父母尚在时,总觉得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陪伴,有的是精力尽孝,进而会暂时忽略对父母的关心,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家庭运营中。

等到亲人离世后才醒悟,留给彼此的时间,其实很短暂,亲人尚在时,毫不在意,终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陷入无限的痛苦与自责中。

只有经历过亲人离世之痛,才深感时间的快逝,深觉生命的脆弱。

然而,已逝之人再无法回生,与其感伤后悔,不如将时间留给尚且在世的亲人,将心中的遗憾弥补在剩余亲人身上。

要知道,老人需要的并不是钱财物质,而是子女的牵挂,爱护。

不论工作多忙,试着抽出时间去看望,陪伴,若实在无法抽身,便多打电话问候。

你的用心,长辈必然会有所感知。

亲人心有宽慰,你遗憾得以弥补,可谓是两全。



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曾这样写道:

“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无常是生活的常态,无法避免,无处躲藏,只能释然看开,坦然接受。

一切顺其自然,才可以在这无常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