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蜀国发生了一连串重大的事情和变故,第一件事情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第二件事情是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发生火并,魏延被杀,第三件事情是杨仪不满封赏,出言抱怨,被削职流放,不久被逼自杀。
       这三件大事中,第二件和第三件都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引发的。杨仪自尽,属于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但是魏延被杀,在历史上有很大的疑问,到底魏延是否被冤杀?其实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何时平反?


       魏延被杀过程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但是在和司马懿的对战中积劳成疾,最后不幸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是蜀汉真正掌权者,他的死去对于蜀汉来说,如同十级大地震,整个蜀汉上到后主刘禅,下到蜀汉大臣、普通老百姓,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以他的威望能够镇住各个派系,蜀军不至于内讧。但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的内部矛盾便爆发了,其中长史杨仪和魏延的矛盾最为尖锐,两人剑拔弩张,如果在一个会议室开会都可能直接动刀子。
       诸葛亮死后,长史杨仪临时掌管蜀军,他秘不发丧,派出费祎,向大将魏延传达将令,让魏延断后。魏延认为杨仪假传命令,故意报复他,于是拒不服从命令。


       杨仪带着大军徐徐撤退,魏延得知后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之前撤回汉中,占据南谷口,烧绝阁道。杨仪的大军归路被阻隔,他于是派出手下大将王平攻打魏延。王平没有硬碰硬,而是采取攻心战,大骂魏延的先锋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魏延的军队不想打内仗,蜀军和蜀军自相残杀,于是一哄而散。魏延瞬间变成光杆司令,他不得不带着儿子们逃亡,在逃到汉中的时候,被马岱追上斩杀。马岱斩杀魏延后,将其首级献给杨仪,杨仪竟然用脚踩魏延的头颅,并大骂魏延是“庸奴”,他还诛灭魏延的三族。


       以上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关于诸葛亮病逝后,杨仪和魏延两人火并,魏延被杀的全过程,最后以魏延被杀告终。那么魏延到底有没有冤屈,是不是该杀?其实陈寿在三国志原文中通过一个人的名字早已说得再明白不过。
       《三国志》: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大家注意到没有,魏延派出攻打魏延部队的大将叫“何平”。“何平”是何许人也?许多人感到疑惑,怎么没听说过?


       “何平”其实就是蜀汉名将“王平”,巴西宕渠人,也就是现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王平本姓“王”,后来但是由于贫穷等原因,很小的时候在他的外祖父家生活,他的外祖父姓何,因此“王平”又被称为“何平”。王平在长大成人后,才改回本来的王姓,重新继承王家香火。
       王平虽然是益州人,但是后来由于张郃强行迁徙巴西郡七姓,王平流落到洛阳,被迫加入曹军。公元219年,汉中之战中,王平跟随曹操大军来到汉中,被刘备击败,于是归顺刘备。王平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从士兵逐步成长为一员大将,军事指挥能力超强。尤其是在街亭之战后,王平不但没有被处罚,还升了官,统领无当飞军。


       因此,在三国后期,蜀汉只有王平这个级别的大将才可能和魏延分庭抗礼,分化瓦解魏延的军队。王平知道魏延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因此没有追杀魏延,而是让魏延逃走,但是马岱却落井下石,杀了魏延。因此魏延是被冤杀的,他有天大的冤屈。
       陈寿在三国志中,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故意将“王平”写成另一个名字“何平”,就是采用春秋笔法告诉我们魏延有冤屈,是被冤杀的,长叹一声:何时平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继承了陈寿的这种春秋写法,也是将“王平”写成“何平”这个名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