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5月9日胜利日80周年红场阅兵的安全,莫斯科于当地时间5月9日8点至14点实施全面采取“断网+禁飞”的雷霆手段。而且,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军队进入了战备状态,构筑起立体化安防体系,确保万无一失。

莫斯科全城断网,严防乌克兰袭击,27国领导人在场,红场阅兵不容有失。移动互联网在全城范围内被关闭,仅保留3G语音通信以及部分区域WIFI信号。

除了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以及首都周边的雅罗斯拉夫尔州、特维尔州、下诺夫哥罗德州等多个地区都实施了大范围断网措施。此次断网计划覆盖近60%的俄罗斯地区,特别是欧洲部分。

此次断网是俄联邦安全会议下令的,有报道指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公共事件。”

实际上,自5月7日阅兵式彩排开始后,俄罗斯多地就出现了频繁的大面积断网现象。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包括断网在内的限制措施都是“强制性措施”,直到5月10日才能恢复正常。

他说:“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作为莫斯科人,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所有人都希望顺利庆祝这个光荣的胜利日。但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所处的危险环境……”

佩斯科夫没说的是,在5月9日当天,将有27位外国领导人出席胜利日阅兵式。另外,包括普京在内的一众克里姆林宫高层也将到场——这才是最关键的。

毫不夸张地讲,当天俄罗斯凡是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会到场——请注意,平常年份的红场阅兵是不对外出售门票的,更别说适逢80周年的阅兵式了。

根据俄罗斯官方的说法,由于“乌克兰无人威胁升级”,需要采取大面积断网措施,以防止乌克兰无人机利用网络信号进行远程操控,并抵御潜在的网络攻击,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及阅兵期间敏感的通信安全。

俄罗斯之所以做得这么绝,是因为他们的确很担心乌克兰的无人机威胁。俄罗斯百姓早已和国家荣辱融为一体,目前大家情绪稳定,众志成城,对政府的做法都非常理解。

可能有部分读者不明白,莫斯科为什么要采取“断网”这种措施,“断网”和安保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笔者来解释一下:

第一,断网可以防止无人机的威胁。在阅兵前夕,乌克兰方面就曾对莫斯科周边地区的能源设施、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发动了大规模的无人机侵袭。目前,无人机大多是通过网络信号进行远程操控,“断网”后,可有效避免无人机对阅兵现场及相关设施造成破坏。

第二,保障重要人物安全。5月9日的阅兵式有27位国外领导人在场,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政府要员也都出席。现场“人多眼杂”,“断网”后,可防止有人在现场利用网络技术对重要人物不利。比如,很多爆炸物是通过网络控制的,“断网”后,可以杜绝此类事件。

第三,可以抵御网络攻击。莫斯科虽然断网,但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及核心的通信、指挥系统肯定有专门的“加密专线”进行保障。换句话说,切断的只是公共网络。“断网”后,可以防止黑客在庆典期间通过公共网络对俄方实施干扰或破坏。

和“断网”相配合的,俄罗斯还有一大措施,那就是“禁飞”。现在,整个莫斯科都被列为禁飞区,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使用无人机设备。否则,将会承担刑事责任,而且,莫斯科军队或警察有权击落任何未经许可的飞行装置。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保障本次活动的安全,俄罗斯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

根据莫斯科警方的提醒,莫斯科市民在活动期间不允许携带和燃放烟花等物品。

就在本周一至周二夜间,乌军就对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发动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根据俄军方的说法,乌军此次袭击动用超过了100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从多个方向逼近莫斯科,目标是能源基础设施、军事基地及重要的交通枢纽。

莫斯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也就是计划参加胜利日阅兵的飞行表演地驻地、部署有图-22M3战略轰炸机的谢伊基夫卡空军基地,以及“玄武岩”国防研究所均成为无人机的打击目标。莫斯科四大国际机场以及萨马拉、萨拉托夫等地的13座机场也被迫关闭,航班被迫暂停。

一架乌军无人机残骸还被发现在莫斯科卡希尔斯科耶公路附近的建筑物上,这里距红场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

乌军此次袭击发生在胜利日阅兵前夕,意在直接挑战俄方的安全管控能力,并削弱阅兵式的军事威慑意义。

更重要的是,此次袭击结束后,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还暗示将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在被问及乌克兰将会在胜利日当天有什么行动时。

他只回答了四个字:“戴好耳塞。”

尽管有一说一,布达诺夫是乌克兰著名的“大嘴巴”,经常放各种假消息、烟雾弹迷惑对手,但俄罗斯这次也不敢赌这种可能性——必须严防死守,莫斯科尤其是红场附近,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其实,俄罗斯本次采取的一系列坚定保卫措施,是对安保系统的“升级”。此前,俄罗斯宣布,为了举办庆祝卫国战争的活动,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上停火3天,俄罗斯希望乌克兰给予配合。但是,乌克兰一直没有给出承诺。并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声称:没有义务配合俄罗斯营造美好的氛围。

虽然乌克兰方面没有明确说会在这几天做什么,但为了确保活动期间万无一失,俄罗斯方面升级了安保措施,这才出现上述“断网+禁飞”等措施。这一系列举措其实是对乌克兰潜在威胁的强硬回应。

从“断网+禁飞”到全民配合,俄罗斯以国家与民众意志的双重力量,为历史性时刻筑牢安全基石。这种破釜沉舟的魄力与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正是对卫国战争精神的最好传承。

俄罗斯担心乌克兰会袭击红场。而在乌军的武器库中,能够对红场形成威胁的远程武器主要就是一些远程自杀式无人机。

此外,乌克兰情报部门此前派人在莫斯科发起了多次针对俄军高层的暗杀行动,造成了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等人死亡。在部分暗杀行动中,乌方使用了遥控炸弹等设备。

因此,俄方决定在莫斯科断网,不仅是要防止乌军情报人员通过互联网为无人机指示目标,也是要防止有人使用手机等通讯器材,在较近距离引爆遥控炸弹。

除了乌克兰方面,俄罗斯还要防备国内的分离主义分子与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在阅兵式前后在莫斯科等地兴风作浪。

别忘了,俄罗斯境内已发生数次恐袭事件,其中就包括了发生在莫斯科近郊的番红花歌剧厅袭击事件。

除了断网,俄军已经在莫斯科及其周边部署了大量的“铠甲-S1”防空系统、“山毛榉-M3”和S-400防空导弹。超过30个防空阵地紧急重启,3个机械化步兵旅和战略导弹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此外,阅兵方队游行沿线的所有饭店、咖啡馆和商店也将关闭。莫斯科城内的快递也将受到限制,当天无法送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很可能早就为此次大面积断网进行了准备,并举行了演习。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俄罗斯先后发生地区性和全国性断网。1月份的断网持续了大约40分钟,范围覆盖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移动信号被切断,所有网站无法打开。

网络恢复后,俄罗斯官方的回应模棱两可。当时就有分析就指出,此次断网并非意外,而是一场俄罗斯为测试“主权互联网”(RuNet)的演习,为重大和突发事件做准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一直试图打造一个独立于全球的“主权互联网”,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除了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希望确保其境内的信息流通“符合法律的要求”。

可以说,此次俄罗斯大面断网,既有保证红场阅兵万无一失的现实安全考量,也延续了其“主权互联网”战略的长期布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