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无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分数的高低对于人前半生的路途选择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想要考上本科并不是很难,但要考高分,考入重点名校就是难上加难了。

山东曾有位天才少年,高考749分,仅仅只差一分就拿到满分,成功当选当年山东理科状元。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网友并不关系他的成绩,只关心他“独特”的长相。

这究竟是为何?这位理科状元的长相很突出吗?还是说网友的心态有误呢?

全省第一

这位山东理科状元就是王端鹏,和所有人一样,他按时参加高考。

只不过他对于高考的看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在王端鹏的眼中,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就像是一场小考试,检验自己高中三年甚至初中时期的学习水平而已。

王端鹏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因为担心高考考不好,而导致整夜的失眠,辗转反侧。

相反,越是临近高考的日子,王端鹏就越是放松,在同学眼中他好像就是整场高考的局外人似的。

同学们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紧张感。

王端鹏每天都保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作息,该吃吃该喝喝,有空了等待心情愉悦的时候就去操场跑跑步,看看同学们打打球。日子别提有多轻松了。

当然,王端鹏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和这样的勇气,也不是背后毫无成绩的。

早在高考前夕,他抽空去参加了各类的理科竞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等,他都有所涉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国家也是对此类人才高度关注,为了帮助他们轻松参加高考,特意制定一条福利规定:凡是有参加重点竞赛被获奖的同学,予以分数补贴。

这样也意味着,王端鹏已经有20分握在手中了。2004年高考结束后,所有同学都在焦急地等待成绩公布,但王端鹏仍旧保持轻松的心态。

直到查到成绩的那一刻,他静静坐在窗前,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他的书桌上。

他的眼神平静如水,点开电脑,输入个人信息后,屏幕上弹出的分数--729分,但这并未引起他过多的情绪波动。他淡淡地看了一眼,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结果。

随后,他和身边的爸爸妈妈说道:“你们看,我当初估分700分也差不多嘛。”

然而与他淡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身旁的父母。

他们激动地相拥。母亲更是眼眶微微泛红,她用手轻抚着儿子的头发,嘴角挂着欣慰的微笑。父亲则挺直胸膛,眼中满是自豪。

加上竞赛加分的20分,王段鹏2004年高考总成绩为749分,仅仅只差一分便达成满分成绩。

这一点放眼全国,仅有2000年参加高考的河南考生何碧玉做到了。

当时的何碧玉年仅14岁便一举拿下了河南高考理科状元,成为了各大头条板块的热点人物。但是王端鹏心态很好,他不会将自己随意和他人进行比较,自己就是自己,一个独特的人。

所以他查完成绩后没有多想,随手关掉了电脑,看向窗外。窗外的阳光更加明媚,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位理科状元喝彩。

不久后,王端鹏高考749分成功当选为山东省理科状元,这则消息布满了山东各大教育平台和新闻报纸的头条,很多家长都对其投来赞扬的话语。

王端鹏一下子成为了无数家长和学生眼中的楷模。只不过他本人并不是很关心这些赞扬,他觉得自己只是平平无奇的高考少年而已。

网友“以为”的王端鹏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网络世界里,诞生了一群心胸狭隘的网友,他们无视王端鹏的高考高分和卓越才华,只关注他的长相,并以此作为攻击的靶子。

有些网友的言论更为过分:“看看这状元,长得也不怎么样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想而知,这种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的人,或许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很不如意。

其中,很多人在21世纪初期可能根本就没有几乎参加高考,不少人初中毕业或者高中辍学就外出打工了,自然不清楚高考的重要性和难度。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可惜这状元长得跟个路人甲似的。”一位网友附和道。

这些无脑的抨击不仅毫无根据,而且充满了不端正的、嫉妒他人成才的思想。

他们似乎忘记了,高考是只是一场对个人学习生涯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而长相与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并无必然联系。

王端鹏能够成为理科状元,凭借的是他扎实的学识、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应试能力,而非外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才本身的价值和贡献。高考高分不仅代表着一个人在学术上的优秀表现,更预示着他们未来可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而不是仅仅根据外貌来评判他们的价值。

当然,天生必有所为的王端鹏丝毫没有被这种不良言论所影响,依靠749分他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深造。

令人感慨的是,王端鹏在清华学习后,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厉害,他依旧秉承着优秀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态度,对于每一个知识点他都要求自己吸收透彻,方便日后研究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后来他顺利完成了清华的学习,毕业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深造,这所全世界顶流的教育天堂很适合王端鹏这样的人才。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全新层次的理论,并学会运用他们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他还思考如何整理一些全新的公式去证明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还存在争议的问题。

如此优秀的人才美国人自然想要挽留他,但王端鹏心中只有祖国,他觉得一个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回到祖国,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

他接连拒绝了美国多家企业和研究生开出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参加高分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研究工作。

当然我们也不知道现在的王端鹏研究情况如何,毕竟这种级别的工作向来都是保密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肯定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王端鹏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

未变的初心

王端鹏早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是一个不用家长操心的孩子。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功课,吃饭和玩,而且他从来都不会把玩放在第一位,而是首先完成学习,再考虑其他事情。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王端鹏在整段学习的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属于是那种就算考差了也是全班前五水平的学生。

中考结束后,王端鹏顺利考上了山东的重点中学烟台二中。

在学校里的王端鹏总是理科领域的佼佼者,他好像天生就是为了理科发展的人才,他对是对数学和物理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每当课余铃声响起,他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急于奔向操场或食堂,而是静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沉浸在书海中。他的双手时常翻阅着厚厚的参考书籍,静坐在角落学习。

到了夜深人静时,王端鹏的房间里总是灯火通明。他常常为了解开一道难题而熬夜到深夜,废寝忘食。

他的眉头紧锁,手指在纸上飞快地演算着,时而停顿思索,时而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那么专注而坚定。

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和坚持,让王端鹏在学习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的成绩单上总是名列前茅。

在学校为他提供的各类支持和辅导下,他的学习之路越走越宽,距离高考状元的宝座也越来越近。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王端鹏顺利拿下了2004年山东理科状元的宝座。

由此,王端鹏被很多家长投来赞美的言辞。

但有些家长可能会以王端鹏作为例子去鞭策自己孩子学习,这种盲目的比较行为多少有些不妥当。

毕竟王端鹏是数十年难一见的天才,加上自己愿意努力,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家长要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依靠努力,天赋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有学习天赋,加上足够多的努力,最后加上考试当天的一点点运气,孩子才有可能在高考当中考出好成绩。

家长的盲目比较,只会让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没有人不想考高分,但高分却是实实在在的难考,不然所有人都是高考状元了。

作为家长,只能给予孩子们鼓励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这样才能够助力孩子高考发挥顺利。

结语

王端鹏的成功不是人人能够复制的,也正是这种聪明的又努力的孩子才能够为社会提供巨大的前进动力。

他们的低调,他们的朴实只不过恰好印证了他们对科研的热爱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

就像北京大学的韦东奕,他也是一位热爱理科的天才,但他的形象也从来不应该成为人们“批判”的借口。王端鹏亦是如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