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处历史的风暴中心,有人选择苟且偷生,有人选择以血明志,而王夫之却在绝境中开辟了一条更艰难的路——以思想为剑,刺破时代的迷雾。

今晚7:30,纪录片《船山先生》将更新第二集,聚焦这位“天地大儒”人生中最动荡的阶段:从南明政权的短暂仕途到湘南流亡的孤绝岁月,从热血抗清的理想主义者蜕变为洞悉历史兴衰的思想巨擘。

青年王夫之遇转型时刻

思想利器锋芒初露

纪录片《船山先生》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卫视、芒果TV、衡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工作室及伯璟文化联合承制。节目以平视视角管窥这位“天地大儒”,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还原成为一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于是,在第一集,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世俗意义上并不算成功的人。青少年时期的王夫之,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以儒学立身,并试图通过读书、科举实现人生抱负。然而,就在他雄心壮志地进京赶考时,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明朝覆灭后,王夫之曾经的“科举梦”变成了“救国梦”,但他发起的军事行动几乎尚未开始便宣告结束。

衡山举兵失败后,王夫之投奔南明永历政权,从而迎来了人生中一段短暂的仕途——出任行人司“行人”。他仍未放弃践行自己的“救国之志”,但南明朝廷内部的党争差点儿置他于死地。此后,他回到家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湘南流亡生活,并开始把心力转移到对历代王朝败亡与更迭的总结上。他身无长物,思想是他唯一的、也是最锋利的武器。

反差感拉满

沉浸展现船山思想来处

王夫之的一生,是“孤忠”与“创见”的交响。他有着命途多舛、事与愿违的前半生,有坚贞孤绝的后半生,更因其独有思想而收获了不断“升格”的身后之名,更实现了“两百年后始显”的救国抱负。这一切,在他努力求学、辗转抗清、流亡湘南的生命阶段里,皆有迹象。而这也正是制作团队的巧思,通过展现这位伟大思想家生前寂寥与身后盛名的巨大反差,在营造大众共鸣的同时,也将广大观众引入船山先生的人生,进而理解他思想的来处。毕竟,浩浩汤汤近千万字的思想著述,维度之广、思考之深前所未有。而如何运用大众化传播手段,吸引观众去了解其人、其思、其魂,便成了纪录片《船山先生》创作时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今晚7:30,来湖南卫视、芒果TV,看纪录片《中国》原班制作团队,用“血肉丰满的笔触和独具匠心的镜头语言”,带你沉浸式体察一位思想家的生死突围!衡阳市广播电视台、山海、风芒APP同步播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