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莫斯科红场胜利日纪念活动彩排,解放军仪仗队高喊“正义必胜”的口号声中,据说一位俄罗斯老兵突然泪流满面。因为他的父亲死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而西方媒体至今坚称“苏联靠人海战术赢了战争”。这一幕像极了2015年北京抗战阅兵时,一位中国老兵颤抖着说:“我们死了千万同胞,可世界只记得原子弹。”

80年过去,硝烟从未真正散去,历史的伤疤仍在渗血,而有些人正拼命往伤口上撒盐。

具体来说,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梳理,至少存在四大错误的二战史观,包括“忽视中苏贡献说”“西方中心说”“二战六年论”“日本受害论”。接下来,我们逐一来聊一聊。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枪声才是二战的真正起点。当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嫁祸中国时,西方列强正忙着向日本输送钢铁和石油——1937年美国对日废钢出口同比暴增128%,嘴上却高喊“和平”。中国军民以血肉拖住日本75%以上陆军,14年抗战造成3500万军民伤亡,歼灭日军超百万。同一时间,埃塞俄比亚人用长矛对抗意大利坦克,西班牙共和军在马德里与法西斯殊死搏斗——这些被西方史书轻描淡写的抵抗,才是反法西斯的第一簇火苗。

但美国《时代》周刊至今将二战起点定格在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硬生生抹去中国等国的8年血战。这种“时间魔术”绝非失误,而是精心设计:贬低东方战场,就能掩盖西方对日绥靖的肮脏交易。英国驻华外交官克拉克·卡尔曾在日记里承认:“中国人死得越多,我们在东南亚的利益就越安全。”

西方人总爱吹嘘诺曼底登陆是“转折点”,却绝口不提苏德战场歼灭了德军80%的主力。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双方伤亡超200万,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列宁格勒围城战里,一位母亲用最后的面包渣喂给陌生孩子,自己饿死在零下30度的街头。这些故事在西方教科书里被压缩成冰冷的数字,而中国战场上,杨靖宇将军胃中的草根棉絮,重庆防空洞里窒息而死的2500名平民,更是沦为“无关紧要的注脚”。

美国用两颗原子弹包装成“救世主”,却闭口不谈1944年滇缅公路上的南洋华侨机工——1146名青年殉国于这条“抗战生命线”。苏联飞行员志愿援华的故事同样被抹去: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档案,2000名飞行员中有227人牺牲。不能忘记的,还有以毛主席长子毛岸英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参加苏联红军,英勇作战直至柏林。当西方将胜利归功于“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时,他们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1941年苏联生产了6244辆坦克,是德国2710辆的2.3倍。

这些错误的二战史观,企图抹杀中苏两国作为二战主战场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还企图抹杀中苏两国在二战中携手并肩、浴血奋战的深挚友谊。

篡改历史的人从未收手,只是换了面具。美国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公然践踏《开罗宣言》——这份用中国3500万人伤亡换来的国际法文件,白纸黑字写明台湾归还中国。日本右翼把广岛包装成“受害者”,却在2024年新版教科书中将“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这种“偷天换日”的终极目的,是把二战胜利果实重新装进殖民者的口袋。

今天的亚太局势,活脱脱是80年前的镜像复刻:美国将日本武装成“东亚乌克兰”,2024年批准对日出售400枚战斧导弹;北约秘书长叫嚣“中国威胁论”,却对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视而不见。这种双标背后,是殖民者从未消散的幽灵——他们害怕中俄联手揭穿“西方中心论”的谎言,更害怕亚非拉国家想起:二战真正摧毁的不仅是法西斯,更是主宰世界500年的殖民帝国体系。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秩序来之不易,不要忘记了,80面前那场战争的残酷还藏在每个普通人的命运里。德国主妇为换一块黑面包,每天在工厂组装12小时炮弹引信;日本小学生捐出铝制饭盒时,不会知道这些金属将变成射向重庆的燃烧弹。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纳粹医生用犹太儿童测试冷冻极限,尸体堆积成山的照片至今令人窒息——剑桥大学研究指出,即便没有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也已掐灭日本最后希望。中国的敌后战场同样写满血泪:山西农民白天种地,晚上挖地道;上海女工在纺织机下藏匿药品,用裹脚布传递情报。这些碎片化的抗争拼凑出一个被西方刻意忽略的真相:二战不仅是国家对决,更是被压迫者对殖民秩序的总反击。

当德国总理在奥斯维辛下跪时,日本首相却向靖国神社鞠躬。《时代》周刊民调显示,仅12%美国青少年知晓中国抗战超过8年。捍卫正确二战史观,从来不是“中俄的私事”。1945年纽伦堡法庭上,中国法官梅汝璈力主将南京大屠杀写入判决书;今天,中俄推动联合国通过《打击美化纳粹主义决议》,却被美国以“言论自由”为由反对。这场博弈关乎人类未来——要么承认殖民霸权永无复活之日,要么纵容历史谎言为第三次世界大战铺路。

下次有人问“为什么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请告诉他:因为东北密林里,杨靖宇将军的胃中只有草根棉絮;因为列宁格勒围城战中,一个苏联母亲用最后的面包渣喂给陌生人;因为今天所有篡改历史的行径,都可能是在为下一场残害人民的战争递刀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