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综艺节目”的众声喧哗与哄堂潮汐声,都是我们耳畔的背景音。 我深刻的体验是,我在房间里操弄着电脑,而外间里传来的“综艺节目”的声音,总是不失时机地从门缝里钻进来,伴随着父母开怀的笑声,成了我耳边萦绕不去的伴音。 当父母的笑声强烈到超越我的容忍度的时候,我忍不住抽出我的脚步,来到外间,看一看电视屏幕上究竟上演着什么样的皆大欢喜。 虽然我已经没有耐心坐在电视机前,看完一个完整的“综艺节目”,但这种相伴在耳边的“综艺节目”的声音,还是顽强地把一些最流行的节目灌输进我的头脑。

我印象中,王小丫在“开心辞典”里目挑神与的确认声,小尼主持猜歌曲时的欲擒故纵术,董卿在古典文化节目里的游刃有余的老师范,都曾经一一地在我的“耳边”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经,“综艺节目”是我们的至爱,只是当今天“综艺节目”随处可见、在电视机上莺飞草长的时候,我们失去了坐在电视机前的耐心,而将“综艺节目”实行“降维处理”,把曾经我们用眼睛观看的节目,降维到用耳朵听的地步。 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这恰恰是因为比电视机更吸引我们的是能够让我们有着更有参与感与互动效应的互联网的诱惑。

而实际上,“综艺节目”的悄然嬗变,也体现在它日益强化了它的互动性质。 但是,“综艺节目”的互动也有它的天花板与瓶颈期,毕竟,电视节目的互动只能说是一种“伪”互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深深地知道互动的重要性,但是,它的互动只能在它的框架里完成,而不可能让荧幕下的观众真正地参与。 为什么互联网的魅力是如此之强大,就是因为它的互动性。

国内最大且经久不衰的“综艺节目”,应该说是春节晚会。而春节晚会从它的诞生伊始,就突出了它与观众的互动性,但这种互动仅仅是一种形式,所以我说这是一种“伪互动”。 尽管春晚徒有其表“互动”的表面形式,但已经带来了一次“综艺节目”的革命。 其实春节晚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失去了开始时的那种接地气的亲民化原则,反而使舞台化的迹象越来越严重,但是,即使是如此,春节晚会至少在表象上,依然没有放下攻克互动性越来越弱的努力。比如,它会出一些对联题目,让观众参与一下;会与手机互动挂起钩来,让观众摇一摇手机,参与到电视节目里的互动指令中。 可以看出,“综艺节目”知道互动的重要性,它的最大对手就是互联网的无所不在的互动强项。

当年春节晚会为什么能迅速地占领综艺节目头牌老大的地位,正在于它建立了一个台上与台下可以无缝对接、无障碍交流的共享空间,使得观众的代人感能够在屏幕上,找到自己作为观众的代理角色,从而实现了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感。 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伪互动。 之后,“综艺节目”不断地用它的层出不穷、脑洞大开的互动性来打破戏剧舞台上的墙壁束缚。《正大综艺》是我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一个“综艺节目”。

它的突出性标志,是主持人对整个节目的主导与操纵,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直以来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的赵忠祥在屏幕前与女搭档一唱一和,以袭仿自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闲聊方式,弯弯曲曲地将节目主题串联起来,这也是一种互动性。但我的印象中,对这台节目并不是十分的喜欢,关键是因为,它的内容过于碎片化,对国外的一些内容的介绍,往往注重猎奇性,反而失去了让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真实感。 由此我联想到为什么今天网络上自媒体直播能够大行其道?我想,这主要原因就是网络直播有一个电视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长处,就是追求真实性,可以说,一个放低了视角、无间断连续的镜头赋予了网络直播以更为诱人的魅力。而电视节目里经过加工与剪辑过的镜头,虽然看起来,把最好的部分集束地荟萃在一起,但是也少了许多冗长中的真实感与平淡中的生动味。

这一点本人感觉最为深刻,现在户外直播颇为流行,这种直播,动辄有几十万的粉丝,关注者甚众,它的魅力,是直接展示了户外行动中可能出现的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提供了全景式、无间断的画面信息,能够给予观看者以更为全面的信息维度,而这种对一个过程的全程展现,是“综艺节目”里过分人为的裁减所无法给予我们的。 “综艺节目”的这种“伪互动性”,可以说是“综艺节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看到目前占据荧屏的“综艺节目”都是努力在“互动性”上大做文章,最典型的就是湖南卫视放纵主持人在舞台上放任自流地进行游戏互动,其好处是很容易调动了舞台的活跃氛围,但同时,也让主持人与参与明星的各个本来应该遮遮掩掩的“死角”也暴露无遗。

这种舞台上为所欲为的“综艺节目”带来的是一种“双面刃效应”,演员本身应该具有的神秘感,在这种节目里被剥离得一干二净,岂止混的是一个脸熟,而完全是把演员那么一点遮羞布都剥饰干净,就像朱时茂,原来也是一个正剧演员,但自从在“综艺节目”里出演小品之后,再让他回到正剧中扮演一个角色,可以说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所以,朱时茂的演艺生涯也终结在他在“综艺节目”中的巅峰状态。 一个演员曝光越多,自然是梦寐以求的好事,但也意味着之后的一切如同“见光死”一样,会遭遇到更多的挑剔的目光的审视,如果没有具备足够的承接被审视的功力与能力,很可能要在这种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审视中丢盔卸甲,丢掉自我。

很多明星,就是因为被审视的目光“多看了三五眼”,最终看到形象与地位四分五裂,此中教训不能不深刻地记取。 “综艺节目”以它的拼凑性,减少了观众进入的门槛,成为电视机前选择的一种首选;而它的声画俱荣的同步性,可以让它更容易被受众选择,比如我一方面在电脑前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陪同父母完整地“听”完一台“综艺节目”,而更多的青年观众对“综艺节目”的远离,也是因为这个节目,最终缺少一个真正的互动性的诱惑,这是包括“综艺节目”在内的电视节目日益退出我们的娱乐视线的原因。

为什么“互动性”会更容易成为人们选择一项娱乐项目的焦点所在?我想,就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有自己参与的事件,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身份与想象的满足感。“综艺节目”的盛与衰,都与这种个体对“互动性”的期许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综艺节目”以它的轰击式的传播方式、喧闹的取宠方略、勿需大动脑筋的单向灌输性而能够在电视屏幕上畅通无阻,轻易地剥夺坐在电视机前图一个悠闲与快乐的关注的目光。在“综艺节目”提供的快乐时光中,时间像打秋千一样,快速地过去了,等到我们从“综艺节目”里回过神来,我们收到的是“综艺节目”里送给我们的一个用歌咏的方式吟颂的疑问:“时间哪儿去了?”

其实,我想说,“综艺节目”就是剥夺我们时间的一部分,但这种剥夺,又以另一种方式赋予我们的记忆以一种沉淀,使人们从综艺节目里的每一个像地层一样的层积里,感到我们的时代在我们心中的印迹,在我们心里的投射。从这个意义上讲,“综艺节目”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与我们的感知难分彼此,深刻融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