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读懂“手机变砝码”背后的消费期待
38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手机变砝码’,以后买东西再也不用担心‘鬼秤’了”——据5月21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遇到商家使用电子秤称量商品时,会选择将手机直接放上去当场测试,观察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是否与自己手机重量相符,从而快速、准确地通过误差多寡初步判断是否遭遇了缺斤少两的“鬼秤”。
近日,江苏连云港、南京等地农贸市场曝出“鬼秤”,网红打假博主遭市场和商户抢夺手机事件,让“鬼秤”话题再次引发关注。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准确计量是公平交易的前提,商家暗中操纵电子秤不仅有损商誉,更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在这一背景下,有消费者想出了“手机变砝码”的办法,这是消费者试图靠自力救济、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作为,或将一定程度形成对缺斤少两行为的有效遏制。
当然,消费者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商家造假的花样却可能层出不穷,“手机变砝码”也有一定弊端和局限性。比如,部分消费者担心,如果频用此法,可能会招致商家不满,甚至使消费者遭到商家语言和肢体上的暴力攻击。可见,单凭消费者努力去净化消费市场并不现实。在“手机变砝码”的狂欢背后,有关方面应读懂消费者对市场环境的更深层期待,其中不仅有对公平交易的追求,更有对市场监管体系的信任。
“手机变砝码”看似是“创新”,其实更像是消费者迫于无奈的一种选择。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真正放下心中顾虑、放心消费,是“手机变砝码”“网红打假”等事件热度过后,有关方面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
针对缺斤短两现象,虽然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关规范流程,但执行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处罚有关商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确保市场上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有必要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更好地延伸监督触角,激励更广泛力量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形成悬在商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鬼秤”治理链条上,多个社会经济参与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打击这种欺诈行为,才能彻底遏制“鬼秤”泛滥,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诚信体系。
文/弓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工人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