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中国军工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不仅仅研制出了很多世界先进武器装备,还针对现有装备,进行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改造,比如把59式坦克改造成无人坦克,把歼-6改造成无人战机,而最近,中国军工,把高超音速导弹也玩出了新花样。


       根据《南华早报》文章,中国尝试使用民用低成本AI芯片,提高高超音速导弹的性能。
       在尚未装备高超音速导弹的美国看来,中国的这种尝试,异常的疯狂。
       为什么?因为,尽管很多国家都宣传自己拥有高超音速导弹,但真实的性能却难以言喻,因此,真正具备高超音速性能的“正版高超音速导弹”,不是路边的大白菜,在任何国家都是战略级的武器。但中国却把这种战略级武器拿出来,做这种程度的研究,透露了三重信息。


       首先,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经趋近成熟。
       因为只有成熟后,才能开始寻求降低成本,将这种战略级的武器“白菜化”。这也是俄乌冲突给世界各国军队带来的启示:常规战争打到最后,就是拼消耗,如果我们手里拥有更多的高超音速导弹,将会占据更多的优势。
       其次,中国拥有充足的资源,围绕高超音速导弹进行广泛的研究。
       任何装备的研究,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更何况高超音速导弹这种战略级的武器,尽管文章透露,相关测试并非在实弹上进行,而是在超音速战机上完成的,但这仍然是很多小国不具备的实力,而其中需要用到的某些数据,就是美国都没有。或许研究本身,对高超音速导弹性能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仍然能为导弹设计提供新思路。


       最后,这一研究,进一步表明了民用技术的军事潜力。
       事实上,军民融合是很多国家军工的发展路线,有的时候,市场催生的民用技术,其成熟度恐怕比军用技术还要高。
       这两年,人类整体的技术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民用产品的性能丝毫不逊色于军品,俄乌冲突中出现的某品牌无人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具有长焦镜头,还集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拿来进行战场侦察,绰绰有余。
       所以,在美国高超音速导弹难产的当下,中国的这项研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在我看来,将民用AI芯片直接用于我国国产高超音速导弹,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军用品和民用品,不管是硬件的稳定性还是软件的保密性,都不具备可比性。但这种技术,不能为我们所用,却可以为很多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并不成熟的国家提供一个额外的思路,具体有哪些国家,我就不多说了。


       但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既然AI芯片可以为高超音速导弹提供算法支持,提升高超音速导弹的性能,那么,能不能在有人超音速战机上使用呢?就像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那样,为飞行员提供“辅助飞行”。
       我的想法也不是什么幻想,据称,歼-20上就使用了AI技术,帮助飞行员完成很多复杂的飞行动作。
       在我看来,类似的研究,还是得多多益善,才能在现有装备上,发挥更多的战斗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