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在书中的描述非常详尽,死时的惨状也很清楚,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这场战争就能够发现,他的死并非是偶然。当时吴魏联手攻打二爷麾下的蜀军,开始时还属于僵持阶段,但是到了最后却因为己方的兵力不足而仓皇撤退,最后在麦城的时候受了埋伏,落得个尸首分离的下场。可是为什么交战之时,二爷麾下的兵力不足了呢?作为主公的刘备,又为何不赶紧发兵支援呢? 时间倒回到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天,当时曹操认为献帝正在许昌,距离二爷的兵马非常靠近,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便开始打算迁都一事。没想到在司马懿等人知晓这件事后,认为孙权绝对不会面对着气焰嚣张的二爷束手待毙,便以江南为交换条件,请他出兵从背后偷袭二爷。
曹操在接手这个计划之后,立即安排徐晃等人救援襄樊,并亲自上阵打算前去制伏二爷。吴国方面是由吕蒙作为主将的大军,直逼荆州而去,孙权在率领后援军队跟在他们的后面。原本应该帮助二爷反击的将领守将等人因为与其有嫌隙在先,纷纷主动投降,使得吴军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攻入了荆州腹地。 本来徐晃因为兵力不足,很难坚守住襄樊,但是因为魏军的及时救援,最终成功将二爷的部队打退。此时二爷也知道了后方发生的变故,立即向南撤退,当时蜀国的水军还是牢牢掌控着汉水。因为二爷部下军队的士兵们,家眷基本都在江陵一带,在听说江陵沦陷之后纷纷当起了逃兵,并迅速逃往了麦城。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二爷身边只剩下了几十名启禀,一路往益州方向突围,不巧正好中了吴军的埋伏,跟他的儿子关平一起在临沮被杀。
可是为什么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二爷从攻打襄樊,到在麦城突围时遇害,这段期间之中没有收到刘备发来的一兵一卒。 原因如下, 首先负责偷袭荆州的吴军并非是一股,而是三股,第一股是吕蒙等人,他们所负责的任务是奇袭;第二路则是孙权等人,他们主要则是为了截杀二爷;还有第三股就是陆逊率领的军队,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进入巴蜀和荆州的交通要道统统封锁,控制那些路段的人流来往,在刘封没有对二爷部队施以援手的前提下,这是他们唯一可以讲消息送到刘备手中的要道,一旦被封锁的话,不说如果派援军前来,甚至连将消息送递出去都很困难。 其次,在时间上也并不允许,当时正值刘备在稳定汉中的各项事宜,而且命令刘封等人守卫上庸,本来已是完全之策,却万万没想到二爷得胜之后会受到吕蒙的偷袭,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在这个时候与魏国联手,狠狠的阴了他们一把。面对如此巨大的劣势,二爷麾下的将士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在从襄樊全身而退,到达麦城的时候,手底下就没有多少人了。要知道他手上的可是蜀军的两大主力军之一,另一支摆在汉中前线呢,若是在这个时候前去荆州增援的话,那么就必须要经过巴道。要知道他们当时入蜀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他不是不想来增援,而是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根本赶不及。
再者虽然两地相隔不远,但是因为中间的路途坎坷,信息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开始时二爷一方是胜仗不断,让刘备一行人兴奋不已,而伴随着他们的状态平稳向上增长,刘备正式准备向汉中发起攻势,并趁此良机一举破关。这正是当初孔明在《隆中对》里面所描述的政治前景,原本一切都在像计划里那样发展着,却没能预料到吴国会趁此机会偷袭,导致二爷一方迅速溃败下来,等到刘备收到消息的时候,夷陵都已经失陷了,四周的援兵根本没有办法再重返荆州,虽然刘封手上有少量的军队,但是根本起不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只能是于事无补,甚至还可能丢掉上庸,贸然出兵可能会导致情况更加严峻,所以他们最后还是选择闭城不出,代价则是一代武将关羽战死沙场。
最后就还是要说一说二爷了,他出兵的时机太过仓促,因为先前形势大好便开始盲目乐观起来,在对战事预计不足的情况下,怀带着侥幸心理应战,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对战功非常看重的人物,因此没有能够及时的发现吴军的诡计,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文|江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