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集市上的摊位琳琅满目,有没有可能,他们也失业了。
文 |张机
成都人爱消费,是出了名的。
成都有15万家餐馆,2.4万家火锅店,2万家茶馆,9000家便利店,7000家咖啡厅,3500家书店,3300家酒吧,130座商场。
不光数量多,而且生意好。
2021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亿元,全国第六,直逼万亿大关。
其中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忽视的,与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的广州、深圳,以及低于成都的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平均薪资水平都是远高于成都的。
简单说,成都人收入低,但消费水平高。
有人说,这不只因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不知饥馑的历史,也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关,巨大的自然灾害让四川人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随遇而安和及时行乐成为一种被广泛接纳的生活态度。
成都人,爱消费,会消费,敢消费。
但这正在发生改变。
2022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6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餐饮收入1444亿元,比上年下降10.8%。
2022年5月,一封“成都餐饮创业者联名求援信”引爆社交网络,15家知名餐饮品牌联名求援,恳请房东物业减租。
他们在求援信中写道,“顾客们大量‘消失’了,人均消费出现趋势性下滑……是菜品不够美味?价格不够公道?服务不够体贴?……我们的结论是,消费者越来越捏紧了自己的钱包。”
这种现象,在2023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在一个“高预期、低复苏”的窗口期,消费市场尤其是餐饮行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一次,根本原因不在于生活态度,而是年轻人真的没钱。
在《房价领涨全国,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一文中,王璐、子文、田亮等三位年轻人都在成都长达三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这已经与学历、能力、经验无关,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子文的朋友来成都旅游,给他发三色路夜市上琳琅满目的摊位,感慨成都的年轻人生活丰富,子文回复,“有没有可能他们也失业了。”
近日,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的博主陈师傅在短视频中表示,失业半年多找不到工作,试图去道观应聘道士未果、如今以送外卖为主。
浏览社交媒体不难发现,如今在全国,尤其是成都这样产业和人才发展并不匹配的城市,失业现象是普遍的。
没工作,就没钱消费。
成都还有不少年轻人以网红、博主为职业,过去填补了就业市场。但经济复苏乏力的时期,广告主的投放预算也大大削减。
广告人姜茶茶在文章中表示,“今年,百万粉的KOL都接不到广告了。”
“自媒体行业完全没有复苏。”
网红博主过去为新鲜的消费体验、消费品牌和消费场域贡献了无数活力和流量,而现在光鲜热闹背后,他们也面临着生存现实的考验。
没广告,更没钱消费。
至少一半的成都人,正在节衣缩食过日子。
如果开源难度大,那就节流。
创业者纷纷学习“龟息”大法,摄取少没问题,消耗要更少,先活下来最重要。
普通的白领,甚至失业的年轻人,更是开始丧心病狂地省钱。
习惯用京东购物的外企HR南希,已经开始尝试把主要购物渠道改成拼多多,纸巾品牌从得宝变成看不清logo的牌子,就连减肥吃的鸡胸肉,也从去盒马采购变成在抖音直播里抢那个袋鼠的鸡肉丸子。
在医院上班的娜娜,工作餐改成从家带饭,买菜时间也尽量在晚上八九点,因为楼下的钱大妈开始打折;买书绝对不在书店下单,如果当当网的折扣也不大,会先去二手书平台多抓鱼看看。
产品经理刘峰则调整了外出就餐的原则,从有什么餐厅值得打卡,变成了美团上有什么划算的折扣套餐;他还进了一个折扣套餐的羊毛群,38块钱请好朋友吃个两菜一汤,真还得是关系好的朋友。
他们都是成都或新成都人,他们依然热爱生活,喜欢消费,但买之前会掂量一下,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深圳、杭州的朋友加把劲确实可以挣上一个月一两万,而成都年轻人一份月薪7千的工作,可能已经用上了几乎全部的努力。
2023年,生活在成都,攒钱或许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 作者 张机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