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天,国民党将迎来新主席,与此同时,蒋万安赶赴大陆参会,而国台办则送出一句话。看似是两件独立事件,却在岛内政治氛围的映衬下,产生了微妙的交集。那么,谁能在这场国民党主席之争中脱颖而出?蒋万安此时赴陆出席“双城论坛”,又会不会成为两岸关系上的一个风向标?

距离10月18日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日,只剩下最后两天的领表登记时间。据台媒报道,目前已有八人表态参选,这么热闹的阵仗在近年很少见。罗智强、郑丽文、张亚中、郝龙斌、卓伯源等人都宣布要上阵,党内一下子变成多头竞逐的局面。

蒋万安将于25日率团赴上海

从目前的态势看,郑丽文凭借68%的支持度暂时领先,罗智强以19%排在第二,郝龙斌7%、张亚中6%则显得相对落后。这四个人基本锁定了最后的关键角逐位置。网络民调虽然不能完全等同党员投票,但至少能看出基层氛围,蓝营支持者心里喜欢谁,谁更有群众基础,其实已经显而易见。换句话说,这场选举的意义,早就超越了单纯的党内权力争夺,而是决定未来几年国民党该往哪条路走。

就在国民党主席选战升温之际,台北市长蒋万安将于9月25日前往上海,参加一年一度的“双城论坛”。这项自2010年启动的交流平台,在两岸关系陷入低谷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稀缺。蒋万安在出发前强调“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交流”,此话既是对岛内民意的回应,也是对国民党路线的某种呼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回应,称大陆一贯支持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并愿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更多互动。这句话虽短,却足以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只要国民党内部稳住立场,大陆仍然愿意提供平台。

蒋万安将于25日率团赴上海

这样一来,两件事自然被放在一起解读。蒋万安赴陆的时间,恰好踩在党主席选举的节点上。尽管蒋万安并未参选,但他作为国民党最年轻、最具潜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行程势必会对党内氛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部分基层党员而言,看到现任台北市长能在两岸交流中站上舞台,会加深他们对国民党“还能扮演两岸桥梁”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本身就是未来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能否整合党内力量的筹码。

然而,这种举措也有矛盾。当前,岛内民进党当局刻意打压两岸交流,借助民粹话语将一切与大陆往来描绘成“政治投降”。蒋万安的举动自然会被绿营炒作成“替国民党选举助攻”,甚至可能被扣上“选边站”的帽子。但对国民党而言,若一味退缩则只会让自己在两岸议题上完全失语。因此,蒋万安赴陆参会,既有冒险成分,也是某种战略必然。

蒋万安将于25日率团赴上海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国民党主席选举本身。候选人们的两岸立场差异明显,张亚中主打正统路线,力推和平协商。郑丽文则强调战斗形象,主攻民进党执政不力。罗智强希望以下架赖清德为目标,抓住反绿的最大公约数。郝龙斌则寄望于传统派系的力量。这几种路线在两岸问题上的调门并不一致。蒋万安此时以市长身份赴陆,恰好成为一个参照系。无论谁当选都要面对一个现实,国民党若想在2028年重新执政,必须在两岸议题上提出明确且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而不是流于口号。

外界普遍认为,这场主席之争的结果,将决定国民党能否重新找回执政路线的清晰感。若郑丽文胜出,国民党可能转向更具攻击性的反绿姿态。若罗智强上位,则可能会继续强化网路动员。若郝龙斌拿下传统派系将重返核心。而若张亚中坚持到最后虽然胜算不大,但也会让党内的“深蓝路线”始终存在一席之地。这些变化,都将影响国民党如何处理与大陆的关系,也会影响蒋万安等中生代的政治空间。

蒋万安将于25日率团赴上海

总之,当时间逼近最后两天,国民党主席选战与蒋万安的赴陆行程几乎叠加在一起,背后实际上凸显了同一个问题,蓝营的未来究竟要走哪条路?是继续在岛内内斗中消耗,还是通过两岸交流寻找破口?答案很快会在10月18日的投票中显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蒋万安此行和国台办的回应,已经为这场内部竞争注入了新的变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