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结局前,万海案不出意料地迎来了翻案。

在陈胜龙、禹天成、江旭东相继落网后,横行东平、为祸一方的黑社会组织终于被连根拔起。

一锅端之后,就是算总账的时刻。禹天成师徒被判死刑,江旭东十年牢狱,江远、孙飞、温琴、姜红军等人也锒铛入狱、罪有应得。

在所有人之中,兰景茗最终给予的处分最轻,她最后被撤销政法委(书)记职务,留党察看一年。这处理结果无异于罚酒三杯,让人不得不惊呼,还有没有天理啊,凭什么兰景茗能够全身而退呢?

兰景茗和李人骏,本质上是一类人,他们不收礼、不捞钱,即使在案件办理中存在急功近利、捞取政绩的问题,但并不涉及职务犯罪。

和孙飞、温琴、谢鸿飞们不同,兰景茗一没有巨额受贿、二没有低价买房,她与陈胜龙、禹天成没有直接交集,也没有钱权交易、权力寻租,所以自然能够全身而退。

在万海案上,兰景茗与陈胜龙们虽然目的一致,但是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从万海案的强力推进,到案件重启调查后设置障碍,兰景茗的所有行为都只是单纯地为了树标杆、捞政绩。

万海案是全市、全省关键的大案要案,一旦办成铁案、树为正面典型,对于兰景茗而言,必然能够借机捞取政治资本。所以,即使案件侦办过程中迷雾重重、疑点多多,她依然不关注过程、只要结果。

兰景茗的眼里看的都是政绩,心里装的都是官位。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青云之路。

她与李人骏一样,喜欢政绩工程、热衷面子工程。事实上,以兰景茗多年政法工作的经验,只要她心存正义、稍加留意,分分钟就能看出万海案线索疑点、是非曲直。

只是,作为一名政客,她只关心自己的前途,不关心万海的冤屈,所以在有瑕疵、存疑点的案件面前,她只能选择性失明。

作为全市政法系统的一把手,司法公正、公平正义从来都不是她关心的重点。在更好与更快之前,她显然只关心办案的效率,案结事了、铁案一桩才是她的关注点。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会对兰景茗的结局无法释怀。毕竟,孙飞、姜红军办案,谢鸿飞的金条事件翻篇,妨碍万海案重启调查,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都有兰景茗的影子。她为什么依然能够摘清自己呢?

兰景茗的手里,握着一件法宝——不粘锅。无论是任用孙飞办案,还是干预洪亮查案,兰景茗虽然曾无数次插手万海案,但是她每一次都是疯狂暗示、点到为止。

大明朝的嘉靖皇帝,向来热衷于猜谜语的游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遇事有遮挡、进退能自如。毕竟,话说得越多、越是清楚,就越容易漏洞百出、没有退路。

兰景茗与嘉靖帝一样,所有的话都是随口一说、若有似无。

例如,在乔振兴遇害后,许言午原本想着由市局侦办。兰景茗想把案件交给孙飞,于是,她就在电话中暗示许言午。当时的她,是这样说的,“孙飞一直挺想进步的。”

领导在电话中直接暗示,许言午只能把乔振兴案交给了孙飞。

在矿难发生、孙飞被抓后,眼看着万海案即将翻盘,气急败坏的兰景茗对着许言午就是一通臭骂。当时,她是这样说的,“万海案、乔振兴案,你都交给他办,你就那么信任他?”

你看,用孙飞时疯狂暗示,出事后则是立马甩锅。

对于兰景茗的指责,许言午当即回怼,他说,“兰(书)记,这孙飞是老领导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觉得他自己业务能力强。有什么也不跟我汇报,我还得追着他屁股后边问。”

许言午的话很直接,孙飞是老领导和兰(书)记的人,我都管不了,出事也别找我。

许局不愿意背锅,兰景茗就强行给他扣帽子。“都查到家门口去了,我居然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你们办的好案子!”

兰景茗这话进退自如、滴水不漏。

在许言午面前如此,在洪亮面前也是如此。

在省院重启万海案之后,兰景茗感到大事不妙、山雨欲来。当时,她趁机到省城的机会,特意到洪亮家中拜访。她当着江旭东的面,对着洪亮就是一番阴阳怪气、反复敲打。

兰景茗话里有话,但却不事雕琢、毫无痕迹。三言两语,胜过千言万语。

我曾经说过无数次,和不作为比起来,乱作为带来的伤害甚至更大。不作为不过是原地踏步,而乱作为往往会南辕北辙。

从这个角度来看,兰景茗不如孙连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