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菲律宾政府宣布了
9月25 日,菲律宾政府宣布可能延长大米进口禁令并考虑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
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9月24日公开表示,原定于9月1日生效的60天大米进口禁令很可能继续延长,同时政府正在评估将大米进口关税从目前的15%恢复至35%的可能性。这一决策的直接原因是当地稻谷农场价格持续低迷,目前一些地区收购价仅为每公斤10-12比索,最低甚至跌至8比索,已低于农民12-14比索的生产成本。
马科斯总统希望将价格提升至更合理的每公斤16-17比索水平。虽然禁令实施后部分产区价格有所回升,但农业组织数据显示,包括打拉省、邦板牙省在内的主要产区价格仍未改善。劳雷尔部长倾向于建议将禁令延长至少15天,但具体细节可能要到10月中旬才公布,他谨慎表示提前透露会促使贸易商进行“对冲”操作。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政府在两难中找平衡。一边是种地的农民喊活不下去,米价跌穿成本线;另一边是城里老百姓怕米价涨太高吃不起饭。禁令就像一把双面刃,保护了农民却可能捅到消费者腰包。
更麻烦的是,菲律宾是全球头号大米买家,这一禁让越南、泰国这些供应商急得跳脚,全球市场立马少了75万吨的生意。可为啥政府宁可顶着压力也要干?你看深层就懂了——菲律宾农业天生脆弱,台风多、土地问题老毛病不断,产量像过山车。虽然政府有“大米竞争力增强基金”给农民发补贴、送农机,但根本问题没解决。
现在关税从35%降到15%,农民更扛不住进口米的冲击。所以这禁令表面是救急,背后其实是政府咬牙在补农业的短板。不过我倒觉得,光靠关门挡外国米不是长久之计,关键得让自己家的稻米产业硬气起来。你看菲律宾水稻单产这几年才提高5%,说明地里头的功夫还差得远。
政府要是真有心,不如把关税收入狠狠砸进农田基建和科技研发,让农民种地能赚钱,消费者吃饭不心疼,那才叫真本事。你们觉得呢?#菲律宾风波# #菲律宾新闻# #大豆关税# #菲律宾进口商#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