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歼-35A、歼-20S等主角纷纷登场一段时间后,大家心满意足地将目光转向一起出场的其他机型,特别是至关重要的运-20系列。这两天,先是有6架运-20集体亮相,紧接着运油-20与两架轰-6N编队飞行的一幕又被公开,“战略空军”这个四个字看起来越来越近了。
▲这一幕确实很有意义
在2016年7月,首飞不到四年的运-20开始交付空军使用。外界当时既惊讶于“国产版C-17A”的发展速度,也为国产战略平台的进步而喜悦。然而,随着伊尔-76依然担任空军运输主力,国内甚至还在从俄罗斯增购经过翻修的二手伊尔-76,这种欣喜又变成了疑惑和担忧。最终到2020年初,运-20A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并凭借2022年运输FK-3,飞抵塞尔维亚的壮举,成为那段时间国产战机最耀眼的明星。基于这种成功,运-20项目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最终促成了运-20B的快速问世。
▲伊尔-76让出主力地位没几年时间
运-20B相比于基础版运-20A最大的区别,就是用国产涡扇-20取代了进口的D-30-KP2发动机。节省进口费用、凭借更强动力进一步挖掘运-20设计潜力,甚至产能不再受俄罗斯供应发动机的隐隐限制,都是运-20B的价值所在。而从技术上来讲,两台发动机并不能直接替换——翼下发动机尺寸和重量的增加,会轻微修改运-20B的操作性能和气动结构,这需要设计单位通过调整软硬件来解决。而随着运-20B包含发动机在内的所有设备,均由国内掌握贯通,更细微的改造和升级,才具有可行性。
▲运-20B是运-20家族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型号
这次大家看到的六架运-20,就很明显地凸显了这种改变。前面三架运-20A留下了黑色航迹,本质上是D-30-KP2作为苏联发动机的通病(米格-29和图-160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后面三架运-20B则显得干干净净,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涡扇-20的出色。而“空警-3000”和运油-20B纷纷问世,则是运-20B本身性能出众的最佳证据——如果不是对运-20B性能非常有信心,国内是不会在其刚刚问世的情况下,就着手发展两款重量级衍生型号的。
▲运-20A和运-20B的区别非常明显
其实在运油-20A问世时,外界就曾围绕软硬管加油方式有过争论,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从这次轰-6N与运油-20的组合来看,国内短期内仍然是以软管加油为主——硬管加油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为大型战机快速加油,轰-6N作为目前国内吨位最大的空中一线作战单位,仍然选择软管加油,就说明国内暂时无意改变。如果再考虑到之前美军KC-46A为F-22A加油时,直接将后者“捅伤”,以及无人机加油时代软管加油的积极意义,未来国内很有可能通过工程手段,在软件加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不是研究局限性很大的硬管加油。
▲无人加油目前用的都是软管
“空警-3000”没能登场非常遗憾,这款预警机除了本身跨时代的性能,让外界格外关注外,其量产对运-20B平台的价值也不可估量——国内早年只装备了4架空警-2000,并不是因为4架就能满足需求,而是俄罗斯只提供了4架经过处理的伊尔-76,国内当时装备的其他伊尔-76,没有经过俄罗斯处理,无法作为空警-2000这类高精密设备的载体。因此,当“空警-3000”使用运-20B为平台,实际上意味着国内对这款战略运输机的掌握,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后续可以任意修改、调整。
▲空警-2000的稀缺不会再上演
不管是改造成“空警-3000”,直接支援歼-36和歼-50作战,还是传说中运输无人机,作为“无人僚机平台”使用,运-20的未来早就不限于传统的运输机本身。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当年国内是怎么完成运-20的研发,现在换用先进涡扇-20、深度掌握设计细节,对于运-20的未来运用都至关重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