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河,你看看你,活了大半辈子了,怎么还跟个小孩似的。"
王秀兰把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放在他面前,叹了口气。
她眼睛里有种说不出的光,像是雨后的暖阳。
李大河抬头,发现自己突然说不出话。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个年纪结婚。
更没想到在新婚之夜,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女人,会提出那个让他夜不能寐的请求。
"大河,我有一件事,一直没敢告诉你..."
01
李大河第一次见到王秀兰,是在南街菜市场的最后一个摊位。那天阳光灼热,照得菜叶子都微微发蔫。
"这把小白菜多少钱?"李大河拿起一把菜掂了掂。
"两块五。"王秀兰头也不抬,继续整理着摊上的蔬菜。
"两块五?怎么这么贵,隔壁才一块八。"李大河皱起眉头,把菜放回去,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王秀兰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眼睛里没有恼怒,只有平静,像一口古井。
"大爷,我的菜都是自家种的,不打农药,您要是嫌贵,隔壁的确便宜些。"
李大河哼了一声,转身就走。身后传来几声嗤笑,他听到有人说:"瞧那个李大河,村里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钱能掰成两半花。"
他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加快脚步离开了菜市场。
那天傍晚,有人敲响了李大河家的大门。他拉开门,意外地看见王秀兰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子。
"李大爷,这是我自家种的菜,送您尝尝。"她微笑着,把篮子递过来。
李大河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接过竹篮,看见里面整齐地摆着几样新鲜蔬菜:小白菜、茄子、黄瓜、豆角。
"这...这是为什么?"他结结巴巴地问。
"看您一个人生活,不容易。"王秀兰说完,转身就走,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单薄。
李大河站在门口,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像是许多年前喝过的一碗热汤,久违的温暖。
02
村里人都知道李大河是个怪脾气。他的妻子去世五年了,儿子在城里做生意,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
自从那天王秀兰送菜后,李大河开始时常光顾她开在村口的小饭馆。他对自己说,那里的饭菜便宜实惠,比自己做划算。但他心里清楚,他是喜欢那里的家常味道,喜欢王秀兰招呼客人时的笑容。
王秀兰的饭馆不大,只有四张桌子,但永远收拾得干干净净。她的手艺在村里出了名,尤其是她做的红烧肉,连城里来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李大河总是选择靠墙的那张桌子,点一份红烧肉,一碗米饭,就能吃得心满意足。有时,王秀兰会特意给他多添一些肉,或者端上一小碟自制泡菜。
"尝尝这个,开胃。"她会这样说,然后匆匆去招呼其他客人。
村里人看见了,背地里议论纷纷。
"瞧那个李大河,平时抠门得很,现在天天往王寡妇的饭馆跑,怕是动了凡心啊。"
"人家王秀兰才四十出头,正是风韵犹存的时候,怎么会看上那个老头子?"
"谁知道呢,听说李大河攒了不少钱,房子还有两处......"
这些话传到李大河耳朵里,让他羞恼不已。但他仍然每天准时出现在饭馆里,仿佛那里有一种魔力,让他无法自拔。
03
那年冬天特别冷。腊月里的一个早晨,李大河发起高烧,昏倒在自家院子里。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镇医院的病床上。
"您可算醒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转头,看见王秀兰坐在床边,神色疲惫。
"我...怎么在这里?"李大河艰难地开口,喉咙干涩得厉害。
"是邻居发现您昏倒了,给我打了电话。"王秀兰递过来一杯温水,"您得了严重的肺炎,大夫说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李大河接过水杯,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无助和脆弱,像是回到了童年时代。
"谢谢你。"他小声说,眼睛盯着杯子,不敢看她。
王秀兰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开始削一个苹果。
"您儿子的电话打不通,我多试了几次。"她说,"要不要我再试试?"
李大河摇摇头:"不用了,他忙。"
接下来的几天,王秀兰每天都来医院照顾他。她带来热腾腾的饭菜,帮他整理被褥,陪他说话。
李大河发现自己开始期待她的到来。在这个冷冬里,她的存在像是一团温暖的火,驱散了他内心的寒意。
出院那天,李明终于赶来了。他穿着考究的西装,手里拿着一束花,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
"爸,对不起,我这段时间太忙了,电话都没顾上接。"李明说,"听说您住院了,我马上就赶过来了。"
李大河看着儿子,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儿子是个孝顺的孩子,只是生活节奏太快,无暇顾及老父亲。
"没事,我已经好了。"他说,"是王...王秀兰照顾了我这几天。"
李明的表情微微变化,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王秀兰?就是村口开饭馆的那个寡妇?"
李大河点点头,没有说话。
回家的路上,李明一直沉默不语。等到了家,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爸,您和那个王寡妇...是什么关系?"
李大河愣了一下,然后冷笑道:"你想多了,人家只是好心帮忙。"
李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村里人都在传,说您和她......"
"胡说八道!"李大河突然提高了声音,"我李大河活了大半辈子,难道还不知道什么人是真心对我好?"
"爸,我不是那个意思。"李明试图解释,"我只是担心您。您知道,有些人是看中了......"
"看中了什么?我的钱?我的房子?"李大河越说越激动,"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眼里只有钱?"
父子俩的争吵声传出老远。最终,李明摔门而去,留下李大河一个人坐在屋里,心里又气又痛。
04
第二天一早,王秀兰来送早饭,却被李大河冷冷地拒绝了。
"以后不用来了。"他站在门口,不让她进门,"我自己能照顾自己。"
王秀兰愣住了,手里提着的饭盒微微晃动。她看着李大河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明白了什么。
"是您儿子不喜欢我来吧?"她轻声问。
李大河没有回答,但紧绷的脸色已经说明了一切。
王秀兰点点头,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我明白了。李大爷,那我就不打扰您了。家里人和睦最重要,我不想给您添麻烦。"
她把饭盒放在门口的石阶上,转身离开了。李大河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接下来的几天,李大河没有去饭馆,也没有见到王秀兰。李明在家里陪了他三天,临走前反复叮嘱他注意身体,有事就给他打电话。
李大河嘴上应着,心里却空落落的。儿子走后,屋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他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满园的蔬菜和花,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
傍晚时分,他鼓起勇气,走到了王秀兰的饭馆。推开门,看见王秀兰正在招呼客人,见到他,她微微一愣,然后笑了。
"李大爷来了,快请坐。"她热情地招呼道,仿佛他们之间从未有过那场尴尬的对话。
李大河坐下来,点了一份红烧肉和米饭。他看着王秀兰忙碌的身影,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饭馆打烊后,他留了下来,帮着王秀兰收拾桌椅。
"李大爷,您这是......"王秀兰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李大河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王...秀兰,我想和你搭伙过日子。"
王秀兰手中的抹布掉在了地上,她惊讶地看着李大河,一时说不出话来。
"不涉及财产,不办婚礼,就是...相互有个照应。"李大河解释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和期待。
王秀兰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李大爷,您知道村里人会怎么说吗?"
"管他们说什么。"李大河难得地强硬起来,"我们又不做亏心事,怕什么闲言碎语?"
王秀兰低头思索着,李大河能看出她内心的挣扎。
"我...我得考虑一下。"最终,她这样回答。
回家的路上,李大河的心情出奇地好。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但也没有被直接拒绝。他看着满天的星星,竟然哼起了小曲。
05
三天后,王秀兰来到李大河家,给出了答复。
"我同意了。"她平静地说,"但我有个条件——我女儿雨荷必须跟我一起住。"
李大河点点头:"这是应该的。"
"还有,"王秀兰补充道,"我不要你的钱,不动你的积蓄,只是真心实意地和你搭伙过日子。"
李大河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突然明白,自己期待的不仅仅是有人照顾,更是有个人能理解他、尊重他。
王秀兰搬家那天,下着雨荷。李大河早早地打扫好了屋子,还特意在空房间里放了一张新床,给陈雨荷。
但陈雨荷的反应并不如李大河预期的那样。这个十七岁的女孩一进门就板着脸,把行李往房间一扔,连一句话都没说就关上了门。
王秀兰尴尬地解释:"雨荷她...还不太适应,您别见怪。"
李大河摆摆手:"小孩子嘛,慢慢来。"
晚饭时,陈雨荷终于出来了。她坐在餐桌前,目光始终不看李大河。
"叔叔好。"她小声说,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情愿。
李大河笑了笑:"雨荷好。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陈雨荷抬头瞥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我们才不是一家人。等我上大学就离开这儿。"
"雨荷!"王秀兰严厉地喊了一声。
李大河摇摇头,示意没关系。他理解这个年轻女孩的心情,失去父亲,又看到母亲和另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任谁都会有情绪。
就这样,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奇怪"家庭"开始了共同生活。起初充满了磕绊和不适应,但渐渐地,一种默契开始在他们之间形成。
王秀兰把小饭馆交给了帮工打理,自己专心照顾家里。每天清晨,她会早早起床,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餐。李大河则负责照料院子里的蔬菜和花卉。陈雨荷虽然态度冷淡,但也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村里人开始议论这对"怪异"的组合:一个"铁公鸡"老头,一个年轻寡妇,和一个叛逆少女。背地里,各种猜测和流言四起。
"听说王秀兰是看上了李大河的钱,想给女儿攒学费呢。"
"我看未必,李大河那么抠,怎么会拿钱给别人家孩子?"
"说不定是王秀兰有啥把柄被李大河捏住了......"
这些流言渐渐传到了李大河儿子李明的耳朵里。他再次匆匆赶回村里,找到父亲,言辞激烈地表达了反对意见。
"爸,您怎么能这样?大家都在笑话您呢!"李明几乎是吼着说。
李大河平静地看着儿子:"笑话就笑话吧,我活了大半辈子,还在乎这个?"
"那您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在城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被人背后指指点点,说我爸被人骗......"
"够了!"李大河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我的事,不用你管。你好好过你的生活就行。"
父子俩再次不欢而散。这次,李明临走前放下了狠话:"我会派人调查她的底细,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别怪我不客气!"
李大河没有把这次争执告诉王秀兰,但他的心情明显受到了影响,变得沉默寡言。
王秀兰察觉到了异样,却什么也没问。她只是更加细心地照顾李大河,做他喜欢吃的菜,在他闷闷不乐时泡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
这种无声的关怀,让李大河内心深处的坚冰渐渐融化。
06
生活在继续,李大河渐渐习惯了有人陪伴的日子。更让他惊讶的是,王秀兰真的什么都不要——她不动他的积蓄,不干涉他的习惯,甚至把小饭馆的收入都用来补贴家用和女儿的学费。
有一天,李大河在整理房间时,无意中看见王秀兰放在柜子里的账本。出于好奇,他翻开看了一眼,发现王秀兰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
更让他吃惊的是,账本最后一页写着:"欠款总额:84500元,已还:53200元,剩余:31300元。"
他皱起眉头,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王秀兰还有债务?
正在他思索时,王秀兰回来了。看见李大河手中的账本,她脸色一变。
"您...怎么......"她的声音有些发抖。
李大河合上账本,轻声问:"这是什么债务?"
王秀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深吸一口气:"是我丈夫去世前欠下的。他做生意失败,又得了重病......"
李大河心中一震,突然明白为什么王秀兰这么拼命地工作,为什么她说不要他的钱。
"你为什么不早说?"他有些心疼地问。
王秀兰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是我的事,我自己能解决。"
李大河没有再追问,但心里对王秀兰的敬重又增加了几分。他开始偷偷帮她减轻负担,比如多承担一些家里的开销,给陈雨荷买些学习用品。
王秀兰察觉到了,但没有明说。两个人就这样心照不宣,日子过得越来越融洽。
陈雨荷的态度也渐渐软化。起初,她对李大河爱理不理,甚至故意和他对着干。但李大河从不生气,总是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她。
有一次,陈雨荷的数学考试失利,闷闷不乐地坐在院子里。李大河看见了,默默坐在她旁边。
"数学不好?"他轻声问。
陈雨荷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我努力了,真的很努力了,可是......"
李大河想了想,说道:"要不我帮你看看?我年轻时数学还不错。"
陈雨荷惊讶地看着他:"您...会数学?"
李大河笑了:"怎么,看不起老头子?我可是当年的县高考状元。"
就这样,李大河开始辅导陈雨荷的数学。令人惊喜的是,他的讲解通俗易懂,陈雨荷的成绩很快就有了明显提高。
慢慢地,陈雨荷开始改口叫李大河"李叔",有时甚至会和他开玩笑。看着母亲和李大河相处融洽的样子,她内心的抵触也逐渐消融。
就在这时,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07
那天下午,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了李大河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面容英俊,举止优雅。
"请问王秀兰在家吗?"他礼貌地询问正在院子里浇花的李大河。
李大河打量着这个陌生人,心中升起一丝不安:"您是?"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是镇上的周建明,和王女士是旧识。"男子伸出手,"您一定是李大爷吧?久仰大名。"
李大河没有伸手,只是冷淡地点点头:"秀兰不在家,有事我可以转告。"
周建明似乎并不在意李大河的冷淡,笑着说:"那就麻烦您转告她,就说我来过,有关奖学金的事情有了眉目。"
李大河一愣:"奖学金?什么奖学金?"
"是给雨荷的。"周建明解释道,"她成绩很好,有望申请到重点大学的奖学金。我只是从中牵线搭桥,尽一点绵薄之力。"
说完,他递给李大河一张名片,转身上车离开了。
李大河站在原地,看着手中的名片,心中五味杂陈。名片上印着"周建明,某某集团总经理",看起来确实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晚,李大河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秀兰。不知为何,他言语间带着一丝质问的味道。
"那个周建明,和你是什么关系?"
王秀兰正在洗碗,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洗着:"就是认识而已。他答应帮雨荷申请奖学金。"
"就这样?"李大河追问道。
王秀兰转过身,有些疑惑地看着他:"还能有什么?李大哥,你这是......"
李大河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语气不对,像是在审问。他心里有一丝愧疚,但又莫名其妙地感到不舒服。
"村里人都在传,说你和他..."李大河没有把话说完。
王秀兰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眼中满是伤痛:"原来你也听信了那些流言蜚语。"
她放下碗筷,直视李大河的眼睛:"李大河,我王秀兰可以不要钱,不要名分,但我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我们还搭什么伙?"
说完,她转身上楼去了,留下李大河一个人站在厨房里,后悔不已。
那一夜,李大河辗转难眠。他回想起这几个月来王秀兰的点点滴滴,觉得自己实在太过分了。第二天一早,他特意去集市买了一束花,准备向王秀兰道歉。
可等他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桌上放着一张纸条:
"李大哥,雨荷和周叔叔去看学校了,我陪同。晚饭在锅里热一下就能吃。——秀兰"
李大河看着纸条,心里突然涌起一阵失落和不安。他把花放在桌上,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直到夕阳西下。
王秀兰和陈雨荷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回来。看见桌上已经蔫了的花,王秀兰愣了一下,然后看向坐在院子里的李大河。
"你买的?"她轻声问。
李大河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对不起,我...我不该那样说话。"
王秀兰看着他真诚悔过的样子,心软了。她走过去,坐在李大河身边:"李大哥,你我都不再年轻了,何必互相猜疑?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李大河深吸一口气:"秀兰,我...我想和你正式结婚。不是搭伙,是真正的夫妻。"
王秀兰没想到李大河会突然求婚,她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和忧虑,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一直没有告诉他。
08
婚礼定在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李大河坚持要办一场正式的婚礼,虽然简单,但要有仪式感。
"毕竟,这是我们人生的大事。"他这样对王秀兰说。
王秀兰没有拒绝,但她坚持不要任何财产公证,只希望有一个真正的家。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她说这话时,眼神格外坚定。
消息传出去后,村里议论纷纷。有人说李大河老糊涂了,有人说王秀兰心机深沉。但也有人祝福这对"老来伴",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一个真心相伴的人实属不易。
李明再次赶回村里,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不悦。他叫来了一位律师,要求父亲签署一份财产协议,保护家族资产不受侵害。
"以防万一。"李明冷冷地说。
王秀兰知道后,主动提出签署协议,表示自己绝不会动李家的一分钱。这个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律师都有些惊讶。
李大河看着王秀兰签字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突然明白,自己找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伴侣,更是一个知己。
婚礼当天,天气晴朗。院子里摆了几桌酒席,来的都是熟人和街坊邻居。李大河穿着一套簇新的中山装,王秀兰则穿了一件淡红色的旗袍,看起来端庄而美丽。
李明虽然仍有疑虑,但看到父亲脸上久违的笑容,态度有所缓和。他甚至主动敬了王秀兰一杯酒,算是接纳了这个继母。
陈雨荷则完全改变了态度。她穿着漂亮的连衣裙,给大家唱了一首歌,祝福母亲和李大河幸福美满。
婚礼很快就结束了,宾客散去,只留下新组成的一家三口。他们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星斗,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我去收拾东西,你们早点休息。"陈雨荷识趣地起身,留下两人独处。
李大河看着身边的王秀兰,心中满是柔情。夜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桂花香。他伸手握住王秀兰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
"秀兰,谢谢你愿意嫁给我。"李大河轻声说。
王秀兰微微一笑,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
"大河,我有一件事,一直没敢告诉你......"
李大河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握紧了她的手:"什么事?"
王秀兰接下来的话却让李大河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请求,
王秀兰低下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想请你在遗嘱里给雨荷留一笔教育基金。"
"不是为了钱,"王秀兰急忙解释,"而是希望雨荷能感受到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她失去父亲已经很多年了,我怕......"
她没有说下去,但李大河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担心自己离世后,女儿会失去依靠,无法完成学业。这个请求不是为了占他的便宜,而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未来的牵挂。
"这就是你一直没敢告诉我的事?"李大河有些哭笑不得。
王秀兰点点头,脸上带着歉意:"我怕你误会......"
李大河叹了口气,轻轻抱住她:"傻瓜,这有什么不敢说的?我不仅会给雨荷留教育基金,还会资助她直到大学毕业。你放心,我会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
王秀兰终于绽放出一个放松的笑容,靠在李大河肩膀上。这一刻,两颗孤独的心找到了彼此,再也不分彼此。
09
婚后的生活比李大河想象的还要美好。每天清晨,他都能闻到厨房飘来的饭香;每天傍晚,他都能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见闻。
王秀兰把小饭馆交给了信任的帮工,自己则专心照顾家里。李大河也从独来独往的"铁公鸡"变成了乐于分享的老人。他开始教邻居家的孩子种花,有时还会送几盆自己培育的花卉给村里的老人。
陈雨荷的成绩在李大河的辅导下蒸蒸日上,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她已经能稳定在县里前十名。村里人都说陈雨荷有出息,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直到那天,李大河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
那是个普通的下午,李大河在整理杂物时,发现了一个小盒子,藏在王秀兰衣柜的最底层。出于好奇,他打开了盒子,里面放着一叠医院检查单和几瓶药。
检查单上的名字是王秀兰,日期是半年前。李大河的眼睛迅速扫过那些专业术语,最后定格在一个词上:肝癌早期。
他的手开始颤抖,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王秀兰生病了,而且是这样严重的病,却一直瞒着他。
他想起王秀兰最近有时脸色苍白,食欲不振,还总是觉得疲倦。他以为只是普通的不适,从未往严重的方向想。
正当他沉浸在震惊中时,王秀兰回来了。看见李大河手中的检查单,她脸色一变。
"你...你看见了。"这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李大河站起来,声音有些发抖:"为什么不告诉我?"
王秀兰低下头,声音很轻:"我不想你担心。"
"不想我担心?"李大河几乎是喊出来的,"这么严重的病,你却一个人扛着?你把我当什么了?"
王秀兰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大河,我怕你知道后不要我了。我...我没多少日子了,不想成为你的负担。"
李大河一下子语塞了。他看着面前这个倔强的女人,心疼得无法呼吸。他走过去,紧紧抱住她。
"傻瓜,我们是夫妻啊。"他哽咽着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陪着你,照顾你。"
当晚,李大河告诉了陈雨荷母亲的病情。女孩听完,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落下。
"为什么妈妈不早说?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啊!"她抽泣着说。
李大河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有我在。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治好你妈妈的病。"
第二天一早,李大河带着王秀兰去了省城最好的医院。几番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们,虽然是肝癌早期,但由于发现及时,治愈的希望很大。
"需要做手术,之后再配合化疗和中药调理。"医生说,"费用大概需要二十万左右。"
二十万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李大河二话不说,立刻签字同意治疗,并支付了预付款。
"你的积蓄......"王秀兰有些心疼地看着他。
李大河握住她的手:"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你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消息传开后,李明第一时间赶来了医院。看到父亲憔悴的样子,他什么责备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爸,您别担心,我来处理这些事。"李明主动承担起联系医生、安排住院等事务。
让李大河没想到的是,李明对王秀兰的态度也有了明显变化。他亲自去药房取药,帮忙照顾病人,还特意从城里带来营养品。
"王阿姨,您一定要好起来。"李明真诚地说,"我爸需要您。"
王秀兰虚弱地笑了笑:"谢谢你,小明。"
陈雨荷也暂时放下学业,每天守在母亲身边。她和李明渐渐熟悉起来,两人开始有说有笑,像真正的兄妹一样。
李大河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感慨。他从未想过,一场病痛竟然会把这个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
10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医生说切除了病灶,接下来就是化疗和康复了。
"阿姨的求生意志很强,恢复得比预期的要好。"医生对李大河说,"再有一个疗程的化疗,情况应该会更稳定。"
李大河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这一个月来,他几乎没离开过医院,日夜守护着王秀兰。
陈雨荷在李明的帮助下,暂时住进了医院附近的宾馆,这样既能照顾母亲,又能兼顾学业。李明还特意请了家教,保证她的学习不受影响。
"雨荷姐,你别担心,我爸和李叔一定会照顾好阿姨的。"李明这样安慰她,"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这也是阿姨最大的心愿。"
陈雨荷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一年后,王秀兰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她可以出院了,但需要定期复查。
回家的路上,一家人坐在车里,心情格外轻松。
"妈,我考上知名大学了!"陈雨荷突然宣布,声音里满是自豪。
王秀兰惊讶地看着女儿:"真的?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前天,李叔陪我去看的榜。我想给你一个惊喜,所以没立刻说。"陈雨荷笑着解释。
王秀兰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大河则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好,好,太好了"。
回到家,李大河发现院子里的花草已经长得茂盛,显然有人精心照料过。
"是李明找人照顾的。"王秀兰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他说你最喜欢这些花草,不能让它们枯萎。"
李大河心中一暖,没想到儿子这么体贴。他环顾四周,这个曾经只有他一个人的院子,如今充满了生气和温暖。
晚饭后,王秀兰拉着李大河来到院子里的凉亭。皎洁的月光下,她的脸色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红润。
"大河,我有件事想告诉你。"她轻声说。
李大河有些紧张:"是病情有变化?"
王秀兰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是关于我最初接近你的原因。"
李大河愣了一下,然后笑道:"不管什么原因,现在不都好好的吗?"
"不,我想说清楚。"王秀兰坚持道,"最初,我接近你确实有目的,但不是为了钱。"
李大河认真地看着她,等她继续说下去。
"是因为你的园艺技术。"王秀兰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花园,他说要在那里向我求婚。但他还没来得及实现这个愿望就......"
她的声音哽咽了,李大河轻轻拍着她的背,没有打断。
"那天在菜市场第一次见到你,我看见你买的都是花籽和园艺工具。后来打听才知道,你是村里最有名的园艺能手。我就想,也许可以请你帮忙建一个花园......"
李大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王秀兰那天会送菜给他,为什么会主动照顾他。原来一切都源于一个未完成的心愿。
"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他轻声问。
王秀兰低下头:"我怕你拒绝。后来慢慢相处,我发现你并不像传言中那样抠门刻薄,而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再后来...我就真心喜欢上你了,不忍心骗你。"
李大河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突然站起身,拉起王秀兰的手:"走,我带你去看个东西。"
他领着王秀兰来到院子的后方,那里有一块之前从未开发过的空地。借着月光,王秀兰惊讶地发现,那里已经开始有了花园的雏形——平整的土地,新栽的花苗,还有一条蜿蜒的小径。
"这是......"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在你住院期间开始准备的。"李大河解释道,"本来想等你完全康复后给你一个惊喜。这里将来会有玫瑰、百合、茉莉...所有你喜欢的花。"
王秀兰眼中泛起泪光,紧紧抱住了李大河:"谢谢你,大河。"
李大河轻轻拍着她的背:"傻瓜,什么谢不谢的。咱们是夫妻,本就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11
五年后的春天,李大河和王秀兰的院子里,一座美丽的花园已经建成。各色鲜花盛开,蜂蝶飞舞,俨然是村里的一道风景。
陈雨荷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县城工作,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她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每次还会带来自己亲手做的点心。
李明的事业越做越大,但他比从前更注重家庭了。逢年过节,他总会提前安排好工作,回村里陪父母几天。
村里人不再叫李大河"铁公鸡"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李园长"。因为他不仅把自家的院子建成了花园,还帮助村里建了一个小型公园,供大家休闲娱乐。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曾经出了名的节俭老人,如今成了村里的慈善家。他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让他们得以继续学业。
一天傍晚,李大河和王秀兰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看着夕阳西下。他们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但眼中的温情却比年轻时更加浓厚。
"秀兰,记得我们新婚那晚,你提的那个请求吗?"李大河突然问道。
王秀兰点点头,微笑着说:"记得,是关于雨荷的教育基金。"
李大河握住她的手:"当时我以为那只是一个简单的请求,但现在我明白了,那其实是我们这段幸福生活的开始。"
王秀兰靠在他肩上,轻声说:"是啊,那个请求不仅仅是为了雨荷,更是为了我们能有一个真正的家,一个充满信任和爱的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两个相依相偎的身影。在这个安静的傍晚,在这个充满花香的院子里,一个由"59岁大爷和42岁寡妇"组成的特殊家庭,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而那个新婚之夜的请求,也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条件,而是成为了连接两颗孤独心灵的纽带,让他们在人生的下半场,不再孤单,不再彷徨,携手走向温暖的余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