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简直太难了!
最近猛追《沉默的荣耀》,里面吴石将军的处境,简直是太难了!
在因儿子暴露,何遂被迫撤离之后,与吴石接头的人就变成了张灏。

吴石以看病为由,请假去医院。
于是两人的见面地点,就定在了医院。

可谁知,张灏一出门,就已经被特务盯上了,为了保护对方,吴石让张灏劫持自己,从而换得一个成功脱身的机会。
但是,以谷正文为首的特务,根本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不仅在汽车后面狂追,最终还靠枪械逼停了吴石的汽车,为了不拖累、暴露吴石的真实身份,张灏牺牲了自己。
后面,为了与组织上重新取得联系,吴石冒险去了香港。

可这趟香港之行,不能没有由头。
于是吴石将军设计了一个“几辞几让”的戏码,最终以接收军援的名义,乘船前往香港。

不过在他的身边,明面上有二厅的人进行“保护”,暗地里还有保密局的特务环伺,想要和万老板接上头,也是一个极难的任务。
酒会上的高脚杯,成为了吴石破局的关键。

真实历史改编,又有于和伟、吴越、余皑磊等一大票实力派演员坐镇,《沉默的荣耀》是越看越震撼。
不过再好的剧,就如同宴席一般,总有散场的时候。

那接下来呢?
根据权威电视剧博主爆料,在《沉默的荣耀》之后,将有一部40集年代大剧,将于10月19日,登上央视八套的黄金档。
你能猜出是哪一部吗?

好的,不卖关子了——《依依向北风》。
第一,道具组疯了:从省档案馆扒来的“时光密码”。
看年代剧最怕什么?
“违和感”。
但《依依向北风》的道具组直接把“考古”当KPI。
女主角盛雪竹拿到的高考准考证号001209,不是随便编的——那是1977年黑龙江实际发放的最后一个号码,剧组在省档案馆泡了三天才拍到原件。

更狠的是第五集出现的返城申请表,编剧武一鹤偷偷复刻了上海档案馆第17号真件,连红章的印泥色号都调了八遍。
道具组甚至把沈阳老厂1976年出的搪瓷缸子全包圆,要知道现在闲鱼上一个品相好的就得280块,剧里说摔碎就摔碎仨。
美术指导邵昌勇是《琅琊榜》的“包浆大神”,这次直接把1977年的高考试卷复刻了30套原题,连油墨味都让老知青闻到就恍惚。

拍完戏这些试卷全留给了当地中学,校长放话:“考进年级前十,送带剧组签名的原卷。”
第二,演员们拼了:零下30度实拍,睫毛结霜都是真的。
菅纫姿演活了上海姑娘盛雪竹,为了三秒拉手风琴的镜头,跟哈尔滨音乐学院老师练了两个月,左手虎口磨出茧子:“比拍武打戏还累”。
一场挑水戏拍完,她右肩脱力三天,发微博吐槽“比吊威亚狠十倍”。
而鲁诺为了演好伐木工俞乐山,直接增重15斤,跟着老知青学油锯,第一天就把裤子锯成开裆裤,大腿缝了七针。

老知青看他龇牙咧嘴,淡淡一句“当年我们锯的是命不是树”,让他瞬间红了眼。
最动人的是片场群演——一个大妈拍完返城戏蹲在雪地里哭,工作人员以为她入戏太深,结果大妈抹着泪说:“我当年没挤上车,留在北大荒三十年,今天终于补了张‘车票’。”这些不是演技,是穿越时光的共情。

第三,剧情没滤镜:那些被时代撕成碎片的人生。
这部剧没走“主角光环”的老套路,而是把知青返城45年的酸甜苦辣掰开揉碎了讲。
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录取率4.8%,剧里一个连队200人只分到8个名额,盛雪竹熬夜复习时,全知青点的人轮流给她攒煤油。

有个镜头特别戳心:夜读戏全用手电筒打光,演员睫毛都在抖,导演武洪武说要的就是“下一秒灯泡就会炸”的窒息感。

俞乐山的原型是佳木斯知青办记录的最后一批留守青年,现实里他1984年靠倒腾黄豆起家,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有六间铺子。
剧里把他第一次摆摊被联防追三条街的戏拍得惊心动魄,但老知青说“真事更险,当年是钻火车底盘才甩掉收秤砣的”。

还有何明翰演的乔正君,从热血青年到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迷失,这条“反面线”让剧的厚度瞬间拉满——不是所有奋斗都有光环,有些遗憾才是时代的底色。
你会去追这部年代大剧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