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10月22日,电视剧《阵地》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阵地》以“文化抗战”视角切入,讲述了夏衍、郭沫若、田汉、巴金、艾青等200多位文化名人在国破家亡之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笔为枪激励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积极参加抗日战

《阵地》:铭记那段以笔为枪的峥嵘岁月

10月22日,《阵地》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该剧以1938年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全景展现抗战背景下,中国文化界以笔为枪、坚守文化阵地的壮阔历史。《阵地》从选题策划到剧本写作,到实际拍摄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演员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和体悟?研讨会

《阵地》首播收官:今晚进度条拉满——让桂林文化抗战点亮新时代文化自信

今晚,CCTV-1黄金档《阵地》迎来大结局!桂林甲天下的山水,蕴藏抗战文化群星的璀璨。烽火硝烟里,我们仿佛成了他们的“新队友”——为《救亡日报》彻夜笔耕,为《一年间》排演急红了眼,为桂剧改革向旧传统果断“叫板”,敌机轰炸下的岩洞里仍开出教育之花……回望80多年前,

戏里戏外说《阵地》

赶上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来了一波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热潮。这其中,电视剧《阵地》是一个有个性的异类,一是因为其题材的独特性,二是因为其表现手法的与众不同。先说题材的独特性。《阵地》完全没有抗日剧和谍战剧“手撕鬼子”的爽剧风格,而是

向读者郑重推荐: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剧《阵地》

我不是追剧族,也早过了追剧的年龄。但作为消遣,如果时间允许——不影响每日写作的话,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我还是会看一看的。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以,该频道该时段近来一直安排的是抗战主题的电视剧:从《浴血荣光》到《归队

对话《阵地》导演高希希:填补文化抗战空白,铭记以笔墨守护国魂的文化人

近日,抗战剧《阵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由高希希执导,首次将镜头对准抗战时期以桂林为中心的文化抗战运动,展现郭沫若、夏衍、田汉等近两百位文化巨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笔为枪、以墨为弹,在文化战场上筑起一座座精神文化长城的历史。日前,高希希接受媒体采访

专心在一口井里打水

钱林森电视剧《阵地》海报。片方供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创作的电视剧《阵地》,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不禁让我重泛起剧本创作过程中一次次的心潮澎湃。1938年至194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桂林文化抗战运动垒筑成一道敌人无法攻破的文化阵地。面对山河

主旋律大剧《阵地》央视热播,专家评价开辟抗战题材新路径

笔墨刀枪,文心长城。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阵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该剧以文化抗战为切入点,聚焦郭沫若、夏衍、田汉等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笔为枪,以舞台为战场,在硝烟弥漫的

电视剧《阵地》热播,剧中这几位人物都与桂林米粉结下不解之缘

近期热播剧《阵地》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画面,李克农在剧中吃着米粉,揭开了民国时期桂林米粉盛行的历史图景。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至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桂林聚集了众多文化人士。而桂林米粉,则成为这些文化人在桂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者查阅《半壁民国一碗粉》

《阵地》收视创新高文化抗战点燃全民爱国魂

“笔墨为刀枪,文心筑长城”“《阵地》用‘文化抗战’这一独特切口,拍出了新鲜感与厚重感。”“文科生必看,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抗战”……文化抗战剧《阵地》自9月16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迅速掀起观剧热潮。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阵地》首播收视率高达3.059%,收视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