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技术正在加快与人类生活融合,许多应用也在尝试接入相关的AI技术。那么,微信为什么迟迟没有接入大模型?微信如果接入大模型,又可以在哪些场景落地?

微信,这个与亿万中国用户日常无法割舍的社交应用,它的影响力已远远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这个人工智能日益主导的世界里,大模型的新技术正在改造着互联网生态。这是一个力量巨大,可能性无穷的变革。

但在所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微信似乎仍旧守在自己的领地上。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微信迟迟没有接入大模型的能力?又或者说,如果微信接入大模型技术,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带着这个好奇,我们逐步展开。

一、微信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微信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不可或缺的数字化生活组成部分。从早上醒来查看消息,到晚上和亲朋好友视频聊天,微信的影响力触及到了每一个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的添加,更是让这个平台的影响力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它像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任何人都能在这个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公众号提供了资讯与知识的传递,小程序则有着购物、娱乐、生活服务等多样的功能,而微信支付更是几乎覆盖了用户所有的支付需求。

二、微信未接入大模型的潜在原因

首先,我们来概括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1. 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2. 保持核心社交服务的稳定性和效率
  3. 成本和投资回报的评估

深入分析:

第一,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微信拥有数亿用户的数据库,每个用户的隐私数据都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

腾讯在2023年9月7日推出的混元大模型虽显示出该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野心,但由于涉及到海量的用户数据处理,微信有可能因为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考量,选择了谨慎姿态。

这个选择反映了一种对现行法规和用户信任的尊重,正如我们所知,任何涉及用户数据的技术集成都必须要在确保高效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

第二,社交服务稳定性和效率

微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提供稳定、高效的通讯服务上。

而大模型,尽管在理解语境、生成内容等方面非常有潜力,但其复杂度可能会对微信当前流畅的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相比较,微信可能会优先保证现有服务的质量,并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探索大模型的融合路径。

第三,成本与投资回报

考虑到大规模部署大模型技术需要巨额的初始投入,而且并不一定能立即产生可观的投资回报。

对于腾讯来说,即使拥有自家的混元大模型,也需要在商业决策上斟酌是否将其融入微信。特别是当微信自身的生态和业务仍然健康增长时,冒险投入一个尚未被广泛验证的AI技术,可能在商业上缺乏足够吸引力。(说的不好听,甚至是翻车)

即使其他产品,如钉钉接入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的AI能力,表明市场上对大模型的需求逐渐增长。

这种背景下,微信可能在观望和制定更严谨的律来衡量未来的路线图。

三、微信接入大模型的三个场景

场景一:微信聊天

当大模型技术被整合到微信的聊天功能中时,它可能会作为一个助手出现。

能更智能地理解对话上下文,提供精准的聊天建议,甚至实现多语言实时翻译,彻底突破沟通的语言障碍。这将使得国际交流变得无比顺畅。

同样的,在处理日常事务和商务交流时,用户可以依赖于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回复功能,节省时间效率,提高生产力。

举个比较实际的场景,在跟女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如果氛围尴尬了,你不知道怎么聊,那这个助手会自动帮你组织一个有趣的话题,既能让你减轻压力,也能助力你们的感情。

场景二:微信视频号/公众号

之前我遇到过很多朋友觉得自媒体做起来太难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觉得实力不够等等。

假如公众号/视频号接入大模型后,你只需要输入一段你想做的自媒体定位,它自动帮你做一个全套的自媒体包装,甚至基于你发布的文章,为你的增粉,副业接广告来提供专业的帮助。

如果是视频,你可以输入自己的想法,让它帮你生成视频,或生成脚本用你的照片帮你录制。

这样,不仅让每个人都能有勇气做自媒体,也能劳有所获。(很多陪跑自媒体的人就是在做这类事情,完全可以被替代)。

场景三:微信支付/投流/广告

对于商家来说,结合大模型后的微信支付和广告平台将能够深度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甚至可以自动化的与匹配的自媒体签约,而自媒体运营者会根据需求,来发布既有知识干货,也能带来投流效应的文章/视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数字营销领域,微信平台的这一能力升级,将为商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潜能。

最后的话

总体而言,微信接入大模型技术将是一个颠覆性的进步。它不仅能通过智能化提高用户的交流效率,为内容创作者带来更多灵感和受众,也能为商家开辟全新的营销渠道。

其潜在的收益和影响是巨大的,但收获这些益处的同时,也要学会管理由此产生的“难以预估”的大挑战。(如果不转变,就有可能会逐步蚕食替代,正如胶卷被数码相机替代)

微信是一个“巨人”,每一步的动作都仔细揣摩,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所有的伟大变革都是静悄悄地开始的。”张小龙仍在,WeChat转变为AI WeChat,已经缓缓地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给它一点时间。

希望带给你一些启发,加油。

作者:柳星聊产品,公众号:柳星聊产品

本文由 @柳星聊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