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重点城市半年报纷纷出炉。盘点这些“万亿俱乐部”城市半年报,作为当下区域竞争的核心KPI,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各地半年报中画出不同走势,深度影响到区域竞争格局。各地汽车产业增速涨跌之间,如何把握智能汽车变革机遇,在车企竞争重新洗牌之际稳住大盘,成为各大城市新挑战。

图片来自于第一财经

1.顶流赛力斯助攻,重庆重返全国第一

上半年,重庆GDP达到15138.24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在经济总量TOP10城市中名列第二,汽车产业成为重庆最强增长引擎。

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赛力斯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出席问界第4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

7月29日,赛力斯在重庆两江新区的超级工厂举行问界第4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问界上市28个月冲到40万辆,刷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记录。

上半年,重庆市汽车产量121.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5倍,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0.1%,带动重庆汽车产量重返全国城市第一。

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竞争新阶段,重庆从广州手中夺得第一。

2015年曾是重庆汽车产业高光时刻,这一年重庆汽车产量突破300万量,占全国1/8;2018年,比亚迪销量翻番,特斯拉和上海签约准备在中国建厂,这一年,重庆汽车产量下降近1/3。2020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不到3%;2021年3月,东风小康与华为合作,年底,赛力斯问界首款汽车上市,“重庆造”焕然一新。

根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厂商中比亚迪销量第一,赛力斯销量涨幅第一,达到599.3%。

599.3%的增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又一次洗牌,进一步高端化、智能化,市场份额向新晋顶流集中。新晋顶流的竞跑速度重构市场竞争格局,也正在重构区域竞争格局。

重庆市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受赛力斯及配套企业高增长拉动,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拉动全市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受此推动,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居全国第5,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中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产业最多的产业,对地区产业的带动,从半年报中体现出来——

上半年,重庆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拉动全市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装备、材料、消费品、能源产业投资均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

汽车产业的技术迭代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半年,重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江北区规上互联网、软信服务业营收大幅增长118.3%;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60亿元,支撑全市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2.6%。

这个庞大的支柱产业加快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步伐。上半年,重庆新增科技型企业6009家、高新技术企业1496家。目前,重庆汽车领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641家和572家。

作为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各大城市都在竭力争取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7月4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了首批20个试点城市,四大一线城市齐齐上榜,重庆也被纳入试点,江苏南京、苏州、无锡3城上榜成为试点城市最多省份,新能源汽车热点城市郑州、西安、常州均未入选。

2.比亚迪基地产能爆发郑州GDP一举超长沙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虽然没有当下风头最劲的智能汽车品牌加持,但上半年,郑州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和重庆不相上下的增速。郑州以7252.4亿元的经济总量,5.3%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长沙。

两强之争看工业。上半年,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上,郑州2920亿元,同比增长9.8%,长沙2612亿元,同比增长5.8%;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上,郑州12.0%,长沙7.4%。

上半年,郑州市规上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92.3%,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0.4%、16.1%、13.5%。

一季度,汽车产业对郑州经济推动作用更为亮眼。一季度,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80.1%,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领跑26个GDP万亿城市。

根据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最新数据,上半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24.7万辆,同比增长369.6%(全国平均增速是30.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21.3万辆,同比增长562.3%,这得益于郑州比亚迪基地产能开始爆发,比亚迪产销量为去年同期10倍。

梳理郑州汽车产业,2010年,东风日产落地;2017年,上汽与郑州签约。错过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的郑州,2021年9月与比亚迪签约,17个月后第一辆车下线。

2021年11月,《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河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要超过30万辆,力争50万辆。

显然,这个目标太保守。2023年,郑州汽车产量83万辆、增长61.7%,新能源汽车达到31.6万辆、增长3.5倍,郑州以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第一成为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TOP10城市中最大黑马。郑州由此提出新目标,2025年力争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目前,郑州集聚了上汽、比亚迪、东风日产等7家整车企业和宇通重工等专用车企15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宇通位居头部。

几天前,郑州的“老朋友”富士康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在郑州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固态电池等项目。“代工巨头”下场造车的第一步,选择了郑州。

3.家里“不光有车”!合肥新赛道飙出工业高增速

郑州跑得够快,但在汽车产业强力助推下,上半年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飙出了更快增速。

上半年,合肥GDP达到6135.4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166.18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创近30个月新高。

这个新高来自于汽车等重点产业强劲拉动。上半年,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5%和45.4%,拉动规上工业3.1和9.2个百分点。

上半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51.5万辆,同比增长67.3%;家电四大件产量3242万台,增长7.4%;逻辑芯片、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72.8%和25.1%。“新动能”贡献了丰厚利润。1-5月,合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3.1亿元,同比增长70.9%。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合肥目标锚定“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

目前,合肥集聚了江淮、蔚来、大众、比亚迪、长安等六大整车企业及500多家上下游企业。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居全国前5。2024年一季度,合肥市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新能源新车产量16.3万辆,同比增长28.8%,占全国7.9%,相当于不到一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

通过数据对比,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之剧烈。作为合肥代表车企,今年1-5月蔚来交付新车66217台,同比增长51%。

当下,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下半场,从动力系统之争转化为智能系统之争,合肥在客观条件上占有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合肥有科大讯飞、京东方,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有联发科技等半导体企业;合肥作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还有中科大、合工大输送产业人才。

4.最内卷产业进入淘汰赛,上海西安面临挑战

有升就有降。

今年上半年,常州市GDP为4773.2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342.0亿元,增长6.5%;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0.3%,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3.6%。新能源车配套市场增长迅猛,全市电机制造、照明器具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3.4%、19.4%。

常州新能源汽车产能主要依托比亚迪和理想。去年,理想在造车新势力中异军突起,常州作为理想最大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随之拉升,去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67.8万辆,同比增长97.3%,产量全国第六,占江苏的70%,占到全国的7.1%。在对常州新能源汽车产能贡献率上,理想已超越比亚迪,达到55%。

作为新晋“万亿之城”,今年常州目标锚定为“力争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35%以上”。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强势崛起对理想构成一定压力。根据理想常州基地所在地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最新公报,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产值同比增长21.4%。

2023年,理想汽车共交付37.6万辆,在理想汽车带动下,常州武进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产值达114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7%。

对比其他新能源汽车城上半年成绩单和常州去年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10.3%的增长,可谓是“稳增”。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极度激烈,“稳增”,即意味着落后。

去年4月,理想开始发布汽车销量周榜单,今年7月30日发布的最新周榜引发蔚来公开反对,周榜“竞速”无疑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内卷推向新高。

图片截图于重庆广电“第一眼”

7月29日问界40万辆下线仪式上,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坦言,在当下越演越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下,单一车型年销量10万量级,单一品牌年销量百万量级,单一车企年销量千万量级,达成这其中一个条件,车企才能活下去。

新晋顶流道出的“生存法则”意味着,如果头部车企年销千万量级才能活下去,那么落后低效产能出清将越加残酷。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2024-2026年将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

在区域经济和龙头车企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当下,汽车产业的极度内卷,无疑加重了地方压力。

7月10日,中国最大车企上汽集团换帅。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182.7万辆,同比下降11.81%,仅完成全年目标33.5%。18年蝉联中国最大整车制造企业的上汽集团,面临的是比亚迪的贴身竞争,今年5月,比亚迪与上汽集团销量差距不到500辆;6月,上汽集团销量30.1万辆,同比下降25.9%;比亚迪销量34.2万辆,同比增长28.5%。

汽车产业是上海第一大产业。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45.59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132.40亿元,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510.14亿元,同比下降0.9%。上海市统计局的解读中仅提到集成电路这一先导产业增长19.2%。

作为新能源汽车赛道头部城市,近三年,西安和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一直位居前三。

今年上半年,西安第二产业增加值1831.78亿元,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9%。西安统计局发布的公告称,作为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6%;其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15.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13.5%。

在26个万亿城市中,上半年西安GDP增速为2.2%,处于底部位置。在西安夺得新能源第一城的2022年,西安GDP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9%,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这一年,西安比亚迪汽车产量达到100.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9.5万辆,实现整车产值1362.1亿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生产的新能源车,有一半多都产自西安。

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44.3万辆,深圳、上海、西安三座城市合计产量占全国4成以上。现在,随着比亚迪在全国各大生产基地产能陆续释放,势必会分散西安产能。

根据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西安比亚迪汽车产量45.4万辆,同比增长22.5%,西安吉利汽车产量12.74万辆,同比增长8.8%。

5.拿下下半场,手上要拿什么牌

现在,深圳、上海、西安这三个新能源汽车头部三强,正面临合肥、长沙、广州、重庆、宁波等城市的群起追赶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并非简单产量比拼,而是各城市在产业链布局、创新活力、政策支持等产业基础方面的综合实力较量。

上半年,宁波GDP为8207.9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8.0%增速的汽车制造、金属制品、化学原料、计算机这四个行业中,汽车制造增长22.5%,增速最高;再细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37.5%、50.7%和39.0%。

2023年,宁波年产新能源汽车19万辆,同比增长44.6%,到2025年,宁波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目前,宁波前湾新区引入上汽大众、吉利两大整车龙头,涵盖大众、斯柯达、吉利、领克、Smart、极氪、奥迪、沃尔沃等十个整车品牌,整车产能超150万台。宁波汽车产业的当下的门面担当数极氪汽车。乘联会日前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中大型车市场上,极氪001逆袭排第3,同比增长74.3%。

宁波具有完备的汽配产业链,目前,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企业超过5000家,约有5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均胜电子等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A股上市公司达22家,在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济南市定下2024年产新能源汽车产量40万辆以上目标。

上半年,济南市以6144.3亿元的经济总量,超过合肥8.9亿元,关键在第三产业上胜出。上半年,济南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0亿元,增长5.2%,合肥3841.46亿元,增长3.4%。

上半年,济南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7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再进一步细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0.8%,汽车制造业增长4.5%。

2022年11月,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正式下线。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济南产量突破24万辆,济南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2024年要达到新能源汽车产量40万辆以上目标,就必须推动比亚迪、吉利等龙头车企的产能。

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当下最内卷行业。当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下半场,车企竞争重新洗牌,进行规模、成本和技术决战之际,地方如何把这盘投资巨大的棋局走好,稳住经济大盘,手上又要哪些什么牌?

2023年,随着汽车产能加速向头部车企所在地所倾斜,引育龙头企业成为竞争要点。《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2025年济南要集聚5家以上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

今年4月,济南产发负责人赴重庆考察赛力斯,双方就动力电池配套及新能源整车产业落地济南进行深入交流。作为当红炸子鸡,赛力斯当务之急就是扩张产能。今年2月,投资100亿的赛力斯第三座工厂在重庆投用,规划年产能70万辆。能不能引来赛力斯这样的智能汽车头部企业,成为下一轮竞争的关键。

记者注意到,在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首批20个应用试点城市中,济南是山东唯一入选城市。这张“入场券”,无疑是进入下半场竞赛的“门票”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记者 蔡宇丹)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