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有一位大胆的僧人问周武帝说:
       “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么?”
       周武帝说:
       “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亡,我宁可受尽苦难。”
       周武帝是历史上一位十分杰出的帝王,他的名字叫宇文邕,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甚至有些陌生,但是他的功绩是不可小觑的,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做出了很多的功绩。而其中的灭佛行动也在他的政治版图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坎坷称帝路
       在周文帝去世之后,北周的实权转移到了宇文护的手上。
       由于他是皇帝的侄子,所以他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力,但是他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在短短三年之内杀了两位皇帝。
       他的残暴令很多人都对他特别不满,但也令很多人都对他感到害怕。
       随后他立周文帝的第四子宇文邕称帝,
       但是朝廷的实权仍然牢牢掌握在他的手里。
       宇文邕没有实权,那么他也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傀儡皇帝,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被架空的皇帝。


       他为了能有朝一日掌握大权,足足的等待了13年,也忍耐了13年,在很长的时间里面,他都对宇文护表示尊重,其实此乃心理战术,让宇文护放松警惕,不会将他置之于死地。
       最后宇文邕用一个计谋联合宦官何泉和卫宫杀死了宇文护,并且将他的党羽和子嗣全部捕杀,从此以后独掌政权。
       这么多年来的韬光养晦和忍辱负重,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除去了毒瘤之后,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周武帝,称帝之后,他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改革,他力图让自己的国家和子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让废佛逐渐合理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三分天下,天下大乱,战争连绵不绝,曾经有很多皇帝都想要结束这个混乱的局面,实现天下统一。
       不过实现天下统一并非易事,苻坚以及北魏的孝文帝都是这件事的失败者。
       周武帝也绝非是等闲之辈,别人未能完成的事情,他也必须要去尝试一下。
       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声流传千古,让世人赞叹。
       当时天下又一次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北齐和陈朝是另外两个强势之地,北周和他们相比,实力有那么些逊色。
       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必须举全国之力,他把自己的眼光放在了寺庙之上。


       很多年以来,他力行节俭,吃穿用度都是能省则省,他不需要那些豪华的宫殿,也不想要后宫佳丽三千,
       可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又能省的下多少呢?
       后来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了一个财政缺口,那就是僧侣寺庙,当时全国上下有二百万的僧侣,他们不用交赋税,而且很多贵族都对寺庙进行了大量的金钱投入。
       而且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快速发展,并且得到了鲜卑贵族的支持,在政治上有极大的优势,佛教在当时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寺庙越建越多,聚敛道德财富也越来越多,和尚们的行为也出现了种种不端,甚至出现了残害百姓的现象,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不仅不去伸出援手,甚至还趁机吞并土地。
       他们仗着有人撑腰越来越放肆,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本心。
       而且他们都是合法的僧尼,不需要为国家财政交税,男子也不需要去服兵役。


       这种寺庙经济已经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想想这几百万人,如果都去交税,那么将会给国家带来很多的收益。
       如果僧侣都去服兵役,那么国家的军事力量又会变强很多。
       如此一来就十分明显了,北周的佛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他们也是北周的寄生虫,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只是在不断地吸血。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周武帝经过各种缜密的思考,他认为寺庙和僧侣不可多留,对寺庙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增强北周的实力,也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局面,
       同时也为了让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周武帝开始了他对佛教的改革措施。


       宇文邕聪明有胆略,他想要灭掉佛教,但是他深知佛教的背后有无数的鲜卑贵族撑腰,如果贸然行事,必然会引发动乱,而且会影响自己的朝廷稳固,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局面,也会推迟统一天下的进程。
       他也不是一个凶残无度的君主,他没有一声令下,直接把这些僧侣都杀掉,而是采取一种柔和的迂回战术,让这些僧侣为自己所用。
       于是他决定慢慢来,一定不能硬来。


       他做了很多准备活动,他先是把减少寺庙和僧侣的消息散播出去,形成一种舆论,
       让大家开始在心理上有个心理准备,同时也让子弹先飞一会。
       后来他开始举办辩论,周武帝召集集
       百官、道士、沙门、名儒
       等2000余人进行讨论,
       讨论的结果为儒教为先,之后是道教,佛教最为最低。
       前前后后进行了七次的辩论,其中有一场比较著名的就是周武帝和慧远的辩论。
       周武帝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想要废除三教,但是儒家学术为我们的国家是有帮助的,并且儒家宣扬仁义礼忠孝,所以我认为应该将佛教留存下来。但与对于佛教而言,如果大家心中心真佛存在的话,又何必非要去祭祀跪拜?
       大家把寺庙修得越来越豪华,认为这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可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信神论,很难看出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
       周武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话语权转到他人的手里,很多人都想说却又不敢说,对于绝对的权威,很多人都只能默默接受。


       此时,高僧慧远站了出来,他回答到:
       “或许真的像陛下所说,真正的佛是没有像的。但是凡人需要借助这种佛像去感悟真佛,如果这些全部都被废除了,那么凡人便没有机会去感悟真佛了。”
       慧远接着补充道:
       “如果真的如您所说不需要这些媒介的话,那么人们应该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人世间的仁义礼孝。可为什么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却像动物一样呢?”
       周武帝面对慧远的回答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
       周武帝又说佛教是外国的法,我们北周不需要学习外来之法,我们要秉持自己国家之法。
       慧远面对周武帝的回答一点也不虚:
       “如果说是外国之法都要弃之不用。那儒学乃是鲁国之学,对我们来说也是外国之法,那是不是也应该废弃呢!”
       通过多次来回,我们可以看到慧远从论点和气势上,都远远超过了周武帝。


       就像是一个追,一个逃,慧远不断攻击,周武帝最后解散了辩论。
       不过很明确的是,我们可以看出,周武帝想要灭佛的心态是没有丝毫动摇的,同时也能看出很多高僧对于佛教的态度也很坚定。
       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周武帝确实是一个大度的君主,他明明可以一刀砍了慧远,以解心头只恨,但是他选择听他说话,并且和他讲道理。
       在辩论的时候,多次有僧侣顶撞周武帝,
       有些人的观点是“只要主义真”
       ,甚至还用一些荒谬的言论来恐吓他,比如阿鼻地狱。
       他知道很多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不惧怕下地狱之后的事情,就算是真的,那又如何呢?
       起码在生前他要让自己的子民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慢慢地,周武帝知道时机已到,他下令灭佛也灭道。
       后来周武帝正式宣布灭佛,在全国上下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行动。
       将近三百万的僧尼(有的是道士)全部还俗,所有的经像都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寺庙的财产全部充公,归还国家,寺庙赐给王公贵族当住处。


       “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这三百多万人有的回到地里,成为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很大一部分加入了军队,扩充了北周的军事队伍。
       这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行动,打破了很多人的幻想,佛教横行的时代过去了,很多人也突然清醒了过来,不再去依附这些所谓的佛。
       灭佛行动的节奏把握的很好,没有引起任何一方势力的反动,反而百姓们愈发爱戴周武帝了。
       三、灭佛之事影响深远
       废佛行动结束之后,那些僧侣们用的土地和耕地全部也全部被没收还俗,上百万的僧侣成为平民。
       这样一来,国家承担赋税徭役的人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生产压力,也缓解了社会的矛盾。
       周武帝通过灭佛以及其他的一些改革措施,北周的实力大大增强,进而灭掉了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也完成了周武帝的一个小小心愿。
       周武帝的废佛行动是历次废佛最为积极的,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富国强兵那么简单,还有一些深远的民族意义和政治意义。
       宇文邕和北周的统治集团都推崇儒学,崇尚华夏正统文化,他们带头汉化,融入汉族,北周的民族融合已经快要完成。
       我们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他们已经很少再讲鲜卑语了,语言这个重要的民族特征在慢慢的消亡。


       宇文邕不仅要巩固北周的统治,还要平北齐,定江南。
       他废佛就是因为他们是信胡教,他一定不能让自己有信佛教的形象。
       等到全部归于北周之后,他便可以顺利地废掉胡教,五胡乱治结束,所有人归于华夏正统。
       不废佛便难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废佛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与凝聚。
       再加上佛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事情,毕竟神权很玄乎,一旦国民都对佛教有了信仰,那么君权便会受到忽视。
       所以废佛也是一次思想上的对抗,周武帝废佛,避免了北周走向全民信佛,神权专制的一个境况。


       这也是保持北周稳定的重要方面。
       再次把这次废佛的意义放到统一上来说,废佛对于统一北方,结束混乱格局的局面有很深渊的影响。如果没有废佛,那么北周就不可能统一北齐,如果不统治北齐,就不可能统一北方。
       如果不统一北方,也就不可能平定陈朝,继而统一全国。综上所述种种,周武帝此次灭佛可谓是一箭多雕。
       结语:
       宇文邕在位的期间,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家势力强盛。
       宇文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他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关心百姓。
       就像刚开始所说的那样,只要百姓幸福,他愿意受尽所有的苦难。
       如果历史给予他多一些的时间,而不是丧命于36岁,或许他会留下会更多的功绩,也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拥有属于他的姓名。
       参考文献:
       《周书》
       《中国通史》
       《资治通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