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半,各家车企上市公司2023年答卷均已悉数交出。除了市场表现外,关于高管薪酬的讨论,也是一年一度的热点话题。
汽车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崛起,广大投资人与消费者对车企也表现出了格外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车企上市公司的高管们,不但要在驾驶室里握紧船舵,带领企业穿越风浪;还要接受来自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多方位审视。
【新势力高管薪酬待遇略高于主机厂,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占主要比例】
在每年车企高管的薪酬盘点中,新势力是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曾经汽车工业的门外汉,到盛极一时的创新优等生,新势力们除了营销、交付数量、车型之外,关于高管的薪酬也是各大媒体的谈资。
2023年,除了蔚来没有公布高管具体管理者薪酬情况外,来自于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的管理层成员分别斩获车企年度薪资总额前三名。
根据公开信息,理想汽车两名高管马东辉、李铁年薪分别为6057.6万元、6424.4万元。而零跑汽车总裁吴保军、高级副总裁曹力,去年年薪收入分别为4740万元、3230万元。此外,极氪CEO安聪慧2023年薪也达到了2890.7万。
与风头正盛的新势力相比,传统主机厂高管薪酬相差甚远。例如,国企阵营中,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年薪为133.37万元,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为263.5万元,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杨青为104.0万元,福田汽车董事长常瑞为236.0万元。
表面上看,主机厂高管薪资和新势力差距明显,但实际上造车新势力高管们的薪酬也并非对外展示的如此多金。
对于新势力高管们,在年薪构成中,除了工资支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股份支付薪酬。
例如,理想汽车CFO李铁的薪酬中,包括工资津贴246.3万元、退休金16.5万元、股份支付薪酬则高达5906.1万元。至于马东辉,其是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之一,于2023年1月1日起担任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2023年薪资6057.6万元,其中股份支付薪酬为5478.2万元。
还有近日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哪吒汽车,根据其招股书显示,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CEO张勇2023年薪资分别为4767.5万和3099.4万元。但是,其中股份支付薪酬分别为4447.1万、2839.5万,年工资及薪金仅为305.6、232.3万元,其余部分则是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由此可见,若包含股份支付薪酬,哪吒不及理想、零跑;若剔除股份支付薪酬,哪吒汽车高管实际薪酬仅为行业中等水平。业内人士表示,主要由于哪吒作为传统车企出身转型做新能源创业,因此薪资介于两者之间并处于中下游。
而根据市场惯例,这些高管们若想要获取股份支付薪酬部分,需要完成规定服务期限或达到特定业绩目标,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和价值认可。
和传统主机厂们相比,造车新势力的掌舵人们过去几年实现了从0到1的跃迁,随着在新能源汽车一路厮杀,公司估值也水涨船高,所以高管们在股权上获得了不俗的回报,但实际工资并不算媒体们鼓吹的“天价薪酬”,反倒是其在创业公司面临的风险远远超越主机厂们的高管。
此外,根据2023年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平均薪酬,董事长年薪、总经理(不任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平均数值为131.70万元、133.76万元、75.36万元、79.51万元、117.40万元。
考虑到A股公司大量中等市值公司,以及所处行业的成长空间与竞争烈度,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管薪酬并不像媒体炒作的这般离谱。
【新能源汽车竞争烈度非比寻常,对于创新者应给予正当回报】
2021年,随着胡润富豪榜发布,新能源企业,尤其是新能源车企的众多核心人物身价暴增,成为整个榜单中极为瞩目的亮点。
大洋彼岸的特斯拉股价一骑绝尘,埃隆·马斯克首次成为世界首富,财富总额达1.28万亿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多家车企市值不断创下新高,核心高管们的财富也迎来快速增长。
在相当长时间里,长期活跃在胡润富豪榜上的中国公司房地产行业占了相当大比重,直到2014年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与高管们才从逐渐登堂入室。
而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以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行业,在2021年前后迎来了跃迁。
可以说,胡润富豪榜上中国企业的变更,折射了中国产业经济方向的流变。
中国汽车行业过于一直依赖市场换技术的老路,直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让中国汽车工业成功摆脱了这一宿命。
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公司。例如蔚小理等对于BBA的取代,亦或者以哪吒为代表的车企在出海方面获得的亮眼成就。
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无外乎对于创新的热情,以及对于人才的尊重。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国产新势力们的发展则更为不易,除了不断投入研发之外,同样离不开用有竞争力的薪酬来锁定人才,给予创新者们理想的回报。
在今年6月的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高达560亿美元薪酬方案获得了股东们的通过。作为继乔布斯之后,硅谷最重要的商业领袖,马斯克带领特斯拉从不到600亿美元市值,一路成长到突破万亿美元的巨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于人类未来的使命感之外,当然也有对于财富的预期。
国产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刚刚度过中场战事,未来还要靠更多的优秀管理者和工程师们一起努力。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