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就错的八个历史人名,它们到底有什么讲究?
导读:你是否经历过和朋友讨论中国古代人物时将人名读错这种尴尬瞬间?中国古代文明延续千年,各地民族文化在这期间不断碰撞融合,我们现在这些墨守成规的语言,行为方式等其实和古代大相径庭。拿简单的汉字来说,汉字在书写上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七体笔体,读
“姬”与“姫”仅一笔之差,读音与意思却大相径庭,您能分清吗?
中国汉字不但数量庞大(最新统计:截至目前为止,现有汉字大约有10万个),而且也是世界上使用年限最长的一种古文字。这么多汉字里,有很多看着很相似,然而这读音与意义却大不相同,比如说子与孑,仅仅是这“手臂”稍稍“动”了一下,这儿“子”,就变蚊子了。(孑,其中一
晨读 | 赵韩德:再去看看大先生
大先生,鲁迅也。《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像人形,但茫茫人海中,有几人当得起“大”?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每想到大先生,这几句话就会围着他缭绕,有
我国笔画最少的4个字,每个都只有短短一笔,很多人一眼就认错了
在民国以及建国初期,有关“汉字”的问题是沸沸扬扬,一些大才子,比如瞿秋白、钱玄同等,都曾主张过废除汉字,我国于上世纪30年代后也确实推广过“拉丁化新文字”,最终则是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像“饕餮”这般繁琐的字体,要说的是我国笔画最
老话说“四月怕初一”,明日四月初一,到底怕啥?看看老人怎么说
明天就是农历的四月初一了。对于农历四月,很多人似乎没感觉到什么,但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老人眼里,农历四月是个很重要的月份,尤其是四月初一,是民俗文化中很特别的日子。农村至今都流传着这么句老话:四月怕初一。这话是啥意思?到底怕啥?看看老人是怎么说的吧。明
汉语第一人称“我”:甲骨文改写认知,史书又漏记一个国家
关于第一人称,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比如我、吾、余、俺、在下、鄙人等,先秦时还常用“朕”。其中,在下、鄙人是自谦之称,很容易理解,但我、吾、朕等文字,如何演化为第一人称?甲骨文出土后,虽然没能破解上述疑问,但其中不少文字的早期形态,却改写了传统认知,比如“我”
要求抄写都叽叽歪歪,平时能主动练?学生不满华师大文学院手抄论文
记得当年大学写论文的时候,一稿手写,二稿手写,最后再加上誊抄,反正就是一顿咔咔写。而现在连手抄毕业论文都让学生不满了么?有人说与时俱进,现在都无纸化办公了,还手抄什么论文啊!可是这是华南师大文学院啊,学中文的学生连手写都懒得写,不觉得丢人么?我当年可是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