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深入,高温天气成为常态,但随之而来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近期,多项研究数据显示,夏季猝死事件频发,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率显著上升。河南一项研究对16年间医院急诊猝死案例的分析发现,夏季猝死率高达20%,而湖北法医研究则指出,夏季(6~8月)猝死发生率为15%。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医生们纷纷发出提醒:酷夏时节,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预防猝死,刻不容缓。
一、高温下的健康隐患
高温、高湿: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学科权威专家刘迎午医师强调,极端高温与高湿条件显著加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态势,成为其重要诱因之一。酷暑之际,人体代谢加速,为散热需,体表血管舒张,皮肤血流激增三至五倍,进而引发心脏等内脏血液供给的相对缩减。此外,大汗淋漓致体内水分与电解质急剧丧失,血液粘稠度攀升,血栓形成风险骤增,心肌梗死之虞随之潜伏。
情绪与生活习惯的双重挑战
酷暑盛夏,人心易躁动,情绪起伏如潮,血压随之波动难测,促使冠脉斑块悄然松动,心梗风险悄然攀升。再者,冷空调之寒、冷水澡之激、冷饮之凉,此“三冷”因素潜藏于无形,悄然威胁心血管之安康。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体表血管扩张,突然的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增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智慧预防,筑牢健康防线
膳食平衡,限盐倡导清水饮,健康相随
少盐:饮食清淡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一环。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高盐饮食导致的血压升高。
多饮水:酷暑之下,汗如雨下,及时补水尤为关键。饮水务求充足,且明智地辅以淡盐水,以恢复因汗液流失而失衡的电解质平衡。尤其重视夜晚就寝与清晨初醒,各饮甘泉一盅,以稀释血液防稠厚,降低血栓形成的隐患。
调和作息,规避过度体能激荡
晨间轻缓:鉴于清晨心脑血管疾病易发,宜规避高强度晨练活动。晨练爱好者,宜适时延后运动时刻,择清凉时段以享锻炼之乐。
慎行外出:气温飙至三十二度,老者宜减劳作,远离高温湿热与人群稠密之地。
调控情绪,维系平和心境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烦躁不安,但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以减轻心脏负担。
微调空调温度,谨防温差骤变,营造舒适环境
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建议不低于25℃,并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自户外步入空调室,宜在门廊稍憩片刻,使体适应温差之变。
关注新指标,早期发现风险
最新研究显示,通过智能手表或手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1分钟心率,可以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FA)中的DFA2 α1指标预测心原性猝死风险。此发现开辟了猝死早期识别与预防的新路径。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监测这一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三、酷暑中潜藏的多样健康危机与防范之道
1. 预防中暑与热射病
盛夏高温,中暑热射病频现,重症之际,性命危殆。防暑之策,重在避高温时出行,强防晒并勤补水以保无虞。中暑初显,急送患者至凉爽通风之所,速予淡盐水等电解质补充,以解危困。若病情危急,务必迅速求医救治。
严守饮食清洁,谨防食物中毒之虞
炎夏潮湿之际,细菌微生物迅速滋生,食物腐败之险陡增。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不新鲜的食物,不饮生水,凉拌菜要注意杀菌处理。并需定期清洁炊餐具,以保障食品安全无虞。
严防水中不幸,时刻警惕溺水风险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游泳当择安全水域,远离未知水情及溺水高危之地。同时,切勿孤身涉水游泳,以防不测时无人相援。
提升防晒防护层次,有效阻挡皮肤疾病侵扰
酷暑之下,肌肤易遭晒伤,诱发皮肤疾患。故外出需周密防晒,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与墨镜等防护用品。并需维持肌肤清爽洁净,常沐浴换衣以保持卫生。
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正确使用空调和防晒护肤……细微之处见真章,此等小节实为健康守护之坚固防线。关爱自己,从每一个酷热的夏日开始,让健康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