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通讯员 黄灿辉 文图】西峡县的富民产业,有三张王牌:香菇、猕猴桃和山茱萸。
年产香菇30万吨(鲜品)、猕猴桃8万吨,山茱萸面积达20余万亩,以它们为代表,西峡的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年综合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农民约80%的人均纯收入来源于此。
年产香菇30万吨、加工企业500多家
西峡形成完整香菇产业
西峡香菇产业的发展,与这里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气候特征分不开。在20世纪90年代,西峡的香菇采用段木栽培,都长在木材上;随着生态化理念提升,东北木材加工基地的边角废料、农作物秸秆等,成为香菇种植的原材料。
发展至今,西峡香菇已经进入工厂化制棒、标准化生产的阶段,香菇产业效益得以提升。其中,工厂化制棒工作推进效果明显,全县有制棒厂80多家,制棒率达到总规模的95%以上。
位于双龙镇的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菌园),经过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能够制棒、点菌、养菌等服务的龙头企业。为菇农提供质优价廉的成品菌袋,减少农户管理风险。
百菌园的标准化种植大棚里,有几处挂着“投资托管区”的标识,百菌园董事长晋东亮介绍,这是公司对农户的帮扶方式之一:农户在龙头公司购买菌棒投资,菌棒全部托管给公司经营,公司给出保底净收益保障。大棚里,香菇、猴头菇等一个个从菌棒中钻出来,等采摘完毕,它们还将被制作干制食用菌、预制菜、调味品等产品,销往全国及国际市场。
依托西峡传统的种植生产优势,香菇的深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薄弱环节一一补齐。目前,西峡有加工企业500多家,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仲景食品)。仲景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仲景食品在西峡成立;2008年,依托西峡香菇资源优势,推出仲景牌香菇酱,切入调味食品领域,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单品。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12.77%,实现连续11年正增长。
龙头强,产业帮扶能力大。据介绍,公司与寨根乡合作共建“仲景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指导标准化种植,提高香菇品质;此外,仲景食品每年集中采购香菇原料,通过农业产业帮扶,直接促进产区农民增收致富。
当下,西峡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香菇产业链,在全县建成香菇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40个、标准化基地198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8%以上。香菇年产量达30万吨(鲜品),全县2万多农户、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60%的人均纯收入来自香菇产业。产品涵盖原菇、罐头、休闲、发酵酱类、食品配料调味料、功能保健类6大类200多个产品,年交易额近200亿元。
猕猴桃种植14.5万亩、山茱萸产量4000吨
一果一药皆特色
猕猴桃和山茱萸产业,更是因为西峡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壮大。
西峡的野生猕猴桃生长历史已达千年之久,这里也是我国猕猴桃研究和人工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经由40余年发展,目前全县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累计达到14.5万亩,年产量8万吨,年产值8.2亿元,打造形成了“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基地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前列。
西峡还是“中国山茱萸之乡”。在太平镇东坪村、仲景宛西制药山茱萸生产基地里,3200亩、共80多万株的山茱萸树,已经结满了嫩绿的小果子。深秋初冬时节,果子红遍山坡的时候,将被采摘下来,送往仲景宛西制药,经由加工,果肉入药。
仲景宛西制药是西峡中药材初深加工龙头企业代表,也是全国制药工业50强企业,年加工中药材2万吨以上。企业还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3个,省级研发平台4个,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药科技项目1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编制38个技术规范及标准。
记者从南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西峡发展山茱萸、连翘、鸡头黄精、黄姜、三岛柴胡、曲径石斛等20多种中药材30余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近5亿元。其中,山茱萸面积达20余万亩,年产量4000吨,占全国山茱萸年产量约50%。中药材初深加工方面,培育了仲景宛西制药、三合堂、众益等初深加工企业12家。昌艾、一叶农业公司围绕艾草产业,研发了多个艾产品投放市场;田润聚福药业九制鸡头黄精成功上市,黄精丸等下游产品研发项目正积极推进。
自然资源也为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老界岭旅游度假区里,花语宿说民宿已然成为当地乡村民宿的代表,客人们在一楼小院喝茶,也在楼顶露台观山。其负责人周春调介绍,民宿是由农家乐升级而来,品质和档次都高于周边农家乐,2023年改造后,每逢节假日或周末都爆满。周春调提到,“在我们的带动下,周边农家乐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大家抱团发展民宿业。”
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西峡还在探索“民宿+美食”“民宿+研学”等模式。同在太平镇的伏牛山植物园,汇集了多种树种、花卉,并把书法名作篆刻成石林,成为特色研学旅游好去处。
产业再升级
需要技术、品质、品牌等支撑
西峡富民产业明晰,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菌、果、药三大产业,年综合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农民约80%的人均纯收入来源于此。
但经由数十年的成长,香菇、猕猴桃等产业也面临着强化技术支撑、提质增效、打响品牌等发展需求。
增加香菇产业效益,工厂化制棒、为菇农提供成品菌袋,减少菇农管理风险等是重要一项。目前,西峡的工厂化制棒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菇农是分散在乡村做种植、生产等环节,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周期较长。另外,传统的“小棚中袋立体”春栽种植模式,在恶劣天气、气候等出现时,抗风险能力弱。
猕猴桃也亟须品质再升级。在西峡,有猕猴桃树树龄较大,且受初期种植基地建设标准不完善影响,出现猕猴桃果实品质不一、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等情况,给猕猴桃品牌形象的打造带来压力。
河南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了河南伏牛山香菇、豫西南肉牛等9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香菇产业集群是全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由西峡、卢氏、灵宝、汝阳4县市联创共建,获得了2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助力香菇菌种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实现香菇产业“持续、高效”发展上,西峡加大科技投入,先后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进行深度合作,组建联合研发平台,每年投入科研经费,支持专家菌种的提纯复壮。另外,推进制棒现代化,增加产业效益。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方面,规划对出菇大棚进行改造提升,探索“多季出菇”模式,补齐产业短板,并规划利用省农业农村厅新型经营主体设施种植条件改善项目、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等,以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为主体,对全县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进行提升。
发展猕猴桃产业,西峡提出推广“1+N”示范带动模式,即1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园+每个乡镇一个生产实践示范园,旨在示范带动猕猴桃产业提效能;实施“五改良”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改良土壤、改良砧木、改良品种、改良树形、改良模式等。品牌建设上,对外大力推介西峡优质猕猴桃使用“中国人的阳光金果 西峡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此外,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启动利益联动机制,确保农民收益稳定,保障企业获得优质猕猴桃,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猕猴桃从生产到销售的良性循环发展。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